七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在厦检出 暂未发现本土病例

16.09.2015  10:37
七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在厦检出 暂未发现本土病例 - 福建之窗
来源: xm.fjsen.com

  【元凶】

  伊蚊是蚊科类昆虫,是伊蚊属的通称,有很多种类,分布在全世界,是蚊科中最大的一属。中国伊蚊中主要有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已证明为登革热媒介的蚊类包括:埃及伊蚊、白纹伊蚊、赫布里底伊蚊、盾纹伊蚊和中斑伊蚊等。

  疾控工作人员在对厦门户外蚊子聚集处进行消杀工作。

  厦门日报讯(文/图 记者 刘蓉 通讯员 陈赟)近日,厦门机场检验检疫局再次查出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至此,厦门今年已发生7例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暂未发现本地传播。

  厦门市疾控登革热防控专家柯雪梅博士提醒市民,我国台湾地区及马来西亚、越南、缅甸等国家登革热呈高发态势。目前,厦门蚊媒仍处在高发季节,应及时消除积水防蚊灭蚊,预防登革热。

   【现状】

   新中国成立至今厦门未出现本地病例

  目前,厦门存在登革热疫情输入并引起本地传播的威胁,登革热防控的重点在于加强疫情监测和风险评估,及时早期发现登革热病例,防止出现本土病例。

  柯雪梅介绍,进入2015年以来,厦门已有7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报告,排除了12例疑似病例。在各级疾控中心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及时调查、规范处置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输入性病例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未造成登革热本土传播。她强调,新中国成立至今,厦门没有发生过登革热本地病例。在登革热监测方面,监测敏感度一直很高。市疾控在接到蚊媒传染病报告后,迅速了解详细情况,一经核实,马上组织调查处置,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报告的方式,把握和控制事态发展。对疑似和确诊病人,采取相应的防蚊隔离治疗,观察密切接触者,对病人居住环境及周围做好消杀工作,及时对周边居民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防止疾病蔓延。“蚊子没有叮到输入性病例,就不会引起人与人之间的登革热传播。”她强调,及时隔离治疗与消杀很重要。

  同时,疾控组织主动搜索病例,开展人群登革热抗体监测提高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