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近期高发 两招帮你预防

20.05.2016  10:54

  福州新闻网5月20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魏旸艳)宝宝高烧、睡觉哭闹,到医院一查,喉咙里长满了水疱,竟是患上疱疹性咽峡炎。昨天,记者从福州儿童医院了解到,眼下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多发,由于这两类疾病都由肠道病毒引起,属于同一类病毒,医生提醒家长要注意预防。

   患疱疹性咽峡炎

   孩子发烧嘴巴疼

  前日,3岁的灿灿(化名)不肯喝水吃饭,还不时哭闹,嚷着嘴巴疼。他的妈妈发觉他体温偏高,便带到儿童医院。经查,灿灿高烧39.5℃,喉咙里长出很多小水疱,被确诊得了疱疹性咽峡炎。

  福州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高永康介绍,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由同一类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传播。成人若携带相关病毒,通过接触也会将病毒传染给孩子。此外,小区内常常有游乐设施,小孩子交换乘坐,加之多有吃手的习惯,很可能导致交叉感染。

   两种病均出水疱

   只是生长不同处

  高医生介绍,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和感冒有点像,高热、情绪不佳、厌食。随着病情发展,患儿咽峡会有疱疹出现。与手足口病不同的是,疱疹性咽峡炎是口腔咽峡部位有疱疹,而手足口病患儿的手心、脚掌、臀部和口腔都会出现皮疹或疱疹。医生通常根据水疱生长部位来区分这两种病。

  疱疹性咽峡炎从发病到痊愈,病程一般在7天~10天左右,虽然该病来势凶猛,但其实是一种自愈性疾病,家长可让孩子多饮白开水,同时可进食牛奶、菜粥、面条汤。患儿如果持续3天39℃以上,面色苍白、疱疹也较为严重,要及时就医。

   家中多通风消毒

   有助预防这两种病

  据高医生解释,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很多,得过一次疱疹性咽峡炎并非有了免疫力,如果不注意,孩子还是会得。

  据介绍,每年5月~7月及9月、10月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高峰期,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其是在一些幼托机构,可能出现集中发病的情况。大人和孩子都要勤洗手,对家中的物品进行消毒,多开门窗通风,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