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村小学:生多师少盼解决
正在建设的新教学楼。
原来南塘民族小学简易搭盖的校舍。
南塘民族小学的体育设施不断增加。
本期助村要关注的是,省委统战部下派的第一书记李旭所在的霞浦县盐田畲族乡南塘村。作为派驻在少数民族村的干部,他重视少数民族村文化和教育的发展。驻村两年多时间,他翻修了村里的文化站,充实了展陈内容;为南塘民族小学筹建了新教学楼,添置了硬件设施,还为贫困学生争取到了补助。
但他仍发愁,因为南塘民族小学缺少专业教师。260多个学生,只有9位正式老师,2位代课老师。英语、科学两门重要课程及美术、音乐等副科均由语文、数学老师代替。他希望相关部门和机构,能够和他一起想办法,为学校解决缺老师、特别是缺专业老师的困难。
畲村小学建起了新教学楼
这几天,李旭书记马不停蹄地前往相关单位,寻求项目对接。按照计划,今年9月,南塘民族小学的新教学楼就将投入使用。但是,接下来的装修还有资金缺口。“已经有一些眉目,南塘民族小学的重任一定得拿下。”
2014年4月,李旭由省委统战部下派,担任南塘村第一书记。被派驻到畲村,他感觉文化教育方面的扶贫任务艰巨,这也是派驻单位交给他的重担。到南塘不久,李旭把破旧的霞浦县畲族第一文化站整修成畲风浓郁的文化场馆,增添了200多件畲族文化展品;还在村里修建了文化休闲小广场,建了文化墙等等。
不过,李旭最大的心病,是南塘民族小学。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南塘、南塘澳、瓦窑头、尤澳等建制村,覆盖人口为9000多人。
李旭依然记得,刚到南塘民族小学时所见到的景象:两层的教学楼破烂不堪,水泥地面因修补打满了“补丁”,原本不大的八间教室隔成了10个班级和综合用房,二三十个学生挤在十几平方米的教室里,六年级学生在教学楼外简易搭盖的临时建筑里上课。学校几年前就提出,想要盖教学楼,但一直没建成。当时南塘村村财只有6000元。
“精准扶贫,教育扶贫也是重要内容。有文化智力支持,脱贫节奏才会加快,才能不让少数民族地区掉队。而且,少数民族地区注重民族干部培养,而培养干部也需要提升民族教育。关心民族教育也是统战部分内的事,南塘民族小学,必须想方设法办好。”
2014年5月,李旭开始多方奔波。“我找各级教育厅、局,告诉他们小学的情况,请领导来现场办公,他们来了,也很重视;有省市领导来考察调研,我一定带他们来看学校,争取项目支持。”
2014年年底,项目终于敲定:新建一座4层教学综合楼,占地面积388平方米,空建筑面积1561平方米,各项设施齐全。建设资金由宁德市教育局申请国务院农村软弱校改造资金180万元,由省委统战部争取到慈善基金100万元。
“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了,但接下来的装修还有八九十万的缺口。”李旭说,他还想继续改善现有的校舍环境,给老师宿舍增设洗手间,“这几天已经跑了几个部门,报告也已经上交,正在争取一些单位对少数民族学校设施方面的专项资金。”
外出读书的学生想回村上学
在南塘民族小学,有许多生活困难的学生。村里和学校想了许多办法,但能争取的帮扶资源有限,因此找准对象,精准帮扶尤为重要。
去年5月,省委统战部团委组织开展困难学生帮扶,李旭争取到了16个名额。但200多个学生,名额给谁?
南塘民族小学的学生不仅来自南塘村,李旭和校长雷孙灼开始走访四个建制村的学生家庭,一家家上门摸底。
在村民蓝吓财家,他们了解到,这位农民原本就生活贫困,又因母亲和妻子相继离世和离开受到打击,家里一对儿女在南塘民族小学念书,无人照顾,非常需要帮助;
学生小彬母亲去世,爸爸长期不在身边,哥哥靠好心人资助在福安上学。他自己住在南塘的外婆家,但外婆家也非常困难;
……
他们走访摸底20多户,搜集资料、拍摄照片,并提供给帮扶团队,“把调查摸底做充实,既能帮得准,也让好心人更信任我们。”李旭说。很快,这些孩子获得了每人每月200元的资助。
除了帮助贫困学生,针对学生呼吁急需解决的困难,李旭也想尽量办法“跑”和“要”。
教室没有风扇,学生夏天炎热难熬。2014年7月,他上门求助开电器公司的战友,对方一口答应,捐了20台风扇;
操场没有篮球架,体育课不能正常进行。通过各种渠道对接后,武警总队捐献了价值一万多元的篮球架。紧接着,社会各界又相继捐赠乒乓球桌等多种体育器材;
学校只有10台老旧的电脑,连windows系统都装不上,学生上不了信息课。他对接了福州财政金融职业中专学校,对方对口支援了50台电脑。
今年,村里专门为南塘民族小学修了一条长680米、宽3.5米的水泥路。“学校在坡上,原来学生放学后,一路冲到坡下的马路,路上车多,很危险。”
李旭说,四个建制村,有大约240个学生在城关念书,现在学校校舍环境改善了,不少学生想回村上学,他也想那些学生们能回村上学。“为了孩子到城关上学,家长要租房子,还要多花许多生活费,我计算过,一年的成本大约得两万元钱,能给家里减轻不少负担。”
缺专业教师一人兼数课
南塘民族小学硬件问题改善了,但缺专业教师这一“软肋”,让人头疼。
“我54岁了,还要教那么多课,而且都不是我擅长的。”被问及是哪门课的老师,魏丽芳自己也很迷惑,她擅长的是数学,教的却是语文、美术、乡土、综合、科学、写字和班队7门课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累,连轴转,像打仗一样。中午来不及午休,而且特别怕教科学和综合,备课太花时间,有些内容自己也不是很明白。”
雷孙灼校长解释,学校大多数老师会教数学,而且每位老师都教很多门课程,给魏老师这样安排,是综合现状搭配的结果。
他介绍,目前学校有11名老师。其中7名是南塘民族小学正式老师,2名支教老师,这9人中一个中专、两个本科,其余均为大专毕业。此外,还有两名是从村里找的具有中专学历的代课老师,均未接受过师范培训。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学校没有英语和科学老师。这两门课都由语文、数学老师来教。我们有学生转到城关念书后,发现英语水平和城里学生差距非常大。这对学生今后的影响比较大。”雷孙灼说,另外,音乐和美术课虽然不是主科,但由语文和数学老师来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
“最希望老师多一点,不擅长的课让我少教一些。”魏丽芳说,前年来南塘民族小学之前,她在西胜民族小学教书,当时7位老师负责约40个学生的教学,她教的是语文和数学。
为了增加专业教师,李旭尝试跑了许多趟教育部门。“现在最紧迫的是缺少英语和科学老师,如果在保证这两科的基础上,能有音乐、体育、美术专业老师更好。”李旭说,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包括校长在内能有13位老师。这样,6个班,可以一位老师上课时,另一位老师休息、备课。
“我们非常希望能有相关单位或者机构来帮助我们,通过合适的方式,解决南塘实验小学专业老师的紧缺问题。”
编后>>>
去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等八项具体举措。
去年12月底,我省也公布了《福建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其中提出,优化乡村学校教师编制配置。统一城市、县镇、农村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即: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2.5,初中为1∶13.5,小学为1∶19。农村小规模义务教育学校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小学31~200人的按班师比1∶1.7配备教师。
支撑乡村教育最重要、最关键的力量是乡村教师。政策再好,还得靠人来落实。如何优化乡村学校教师编制配置,让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各地相关部门艰苦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