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面临7大挑战

22.01.2015  11:35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畜牧业协会三届六次理事会上,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作了2014中国畜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的报告。王宗礼指出,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未来我国畜牧业发展将面临7大挑战。

        一是畜产品供求进入紧平衡阶段。王宗礼分析,当前,我国人口总量增长、城镇人口比重上升、收入水平提高和工业用途拓展等多方因素都促使农产品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而畜禽饲料、用地、水资源等资源约束却日趋紧迫。畜牧业发展对饲料粮增长幅度的需求,超过全国粮食产量平均增长速度。很显而易见的事实,蛋白质饲料原料明显不足,仅2013年我国进口大豆就高达6341万吨,进口依存度近80%。另外,畜牧业生产增长难度进一步加大,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二是畜产品生产进入高成本阶段。在人工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升高等因素的推动下,饲料原料、人工、水电等费用呈上涨态势。

        三是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王宗礼指出,在动物疫病防控方面,我国还存在疫病多发,重大疫病时有发生;防疫机构不健全;防疫力量薄弱等问题。既影响消费,也影响养殖信心。

        四是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长期存在。在王宗礼看来,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到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无小事,责任大如天。这既有部分媒体夸大其辞、恶意炒作,也折射出行业内的一些问题。如从业人员素质不均匀,很多从事畜禽养殖的主要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劳动力,假劣饲料兽药识别能力差,制度执行能力薄弱。从业人员守法与诚信意识淡薄,国家明令禁止的物质,少数人受利益驱使依然明知故犯,制售使用。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以生猪养殖为例,我国生猪养殖户约5400万,61%的生猪由年出栏500头以下的中小养殖户提供。(美国分别为7万和3.5%)

        五是现代畜禽种业体系建设滞后。我国生猪、奶牛、家禽等主要畜禽良种大多依赖国外进口,自主育种能力亟待提升。如发达国家一头母猪年可提供猪肉约1800公斤,而我国仅有1016公斤。王宗礼提出,未来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尽快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畜禽育种机制。

        六是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养殖总量与环境容量不匹配;二是农牧结合不紧密;三是废弃物综合处理利用技术模式滞后。有一组早先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畜禽粪污COD排放量达到1268.3万吨,占全国COD总排放量的41.9%。“十二五”时期,国家将农业源纳入总量减排考核管理体系,将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纳入总量减排约束性考核指标。《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正式施行,亦对畜牧业污染防治提出更高要求。可见,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七是科技支撑能力仍显不足。据统计,当前我国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5%,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报告中,王宗礼用“三多三少一脱节”来概括当前我国畜牧业科技形态。所谓三多,即提高产量技术多,外来引进技术(品种)多,一般性科技成果多;三少,即改善质量、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技术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少,重大突破性少;一脱节,即畜牧科技研究和推广存在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