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的花朵不孤单 光泽县小名童素质村见闻

12.01.2015  11:09

   关了餐馆,成立一家留守儿童服务机构

  “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青蛙几条腿?”位于光泽县城区的小名童素质村活动室,40多岁的“村长”郑建英正带着几名刚读一年级的孩子做游戏。

  记者观察到,教室里课桌摆放整齐,黑板上还留着老师辅导功课后的字迹;活动室的墙上贴着孩子们的照片,照片里孩子们流露着灿烂可爱的笑容;餐厅门口贴着一周的菜谱,厨房里炖着鸭汤……

  小名童素质村是一家关爱留守儿童的爱心服务机构,已成立10年。截至目前,素质村共接收留守儿童超过500名,力求解决孩子们的衣食住行以及教育问题。

  “十年前的一天,我到农民工子弟学校办事,看到许多农村孩子吃的午餐就是早晨从家里带来的饭菜或地瓜,冷冰冰的。有的孩子衣服上都是泥土。当时农村撤点并校,许多农村的孩子被并到农民工子弟学校。孩子们上学远了,农村的路都是土路,荒草丛生,一下雨特别泥泞。”身为母亲的郑建英了解到这些孩子的艰辛后,决定放弃经营多年的餐馆,成立一家爱心服务机构,专门照顾这些农村孩子。郑建英的想法得到当地民政部门的支持,很快,小名童素质村挂牌成立。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境况都不是很好,郑建英极力将收费降到最低。机构成立初期,课桌椅和床铺捡别人不要的,找城里人要旧衣服,就这样节俭,她还是陆续将开餐馆挣的钱贴补进去。

   一封写给“没见过面的妈妈”的信

  “父母把孩子送来,有的一年,甚至几年见不到面,这期间就会有孩子没鞋穿、没衣服穿、没被子盖。”郑建英说,“这些物质上的需求还好解决,最让我放心不下的是由于亲情缺失带来的心理问题。

  孩子们的家庭背景各异,性格各不相同,但他们的心理问题都比较突出,有的自卑,有的孤僻,有的厌学,有的懒散。心理健康工作怎么做?郑建英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方法,如孩子不愿意语言交流,她就鼓励他们跟老师写信交流,不藏心事。有一天,她收到一封信,信中写道:“老师,我有一封永远寄不出去的信。”郑建英把信找来一看,信封上写的是“没见过面的妈妈收”。郑建英当时很震惊,感到忽视了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郑建英找到写信的女孩:“你认为妈妈能收到吗?”孩子说:“能。”她又问:“老师能不能看看这封信。”孩子同意了。她轻轻拆开信,只看了一遍,便记住了信里的每一个字:“妈妈,今天老师讲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妈妈,感谢你和爸爸给了我生命,让我有双眼看见美丽的花朵、有嘴巴吃到甜美的食物、有鼻子闻到芳香的味道、有耳朵听到美妙的音乐。但是,妈妈,你千不该万不该,不该生下我又抛弃我。

  “我从信里看到孩子绝望的思念,我该如何做?”千思万想后,郑建英小心翼翼地以“我的孩子收”、“遥远的妈妈寄”,每周给孩子回信,最终等来了孩子欢乐的笑声。

  机构成立10年来,全程照顾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郑建英倍感压力,但是没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她说自己很幸运。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