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守村嫂”尽情唱响感天憾地的“嫂子颂”

08.03.2021  22:31

  婆媳矛盾、妯娌不和、夫妻打架……方文玲掰着手指说,半年来,她成功调解了六七次矛盾。“最短的3天,最长的1个多月,调解不能急。”方文玲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只要将心比心,天下没有解不开的结。”(3月7日 新华每日电讯)

  其实,像方文玲“”通群众,“”解矛盾的事儿,在安徽省颍上县4322名“村嫂”中,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自去年6月成立颍上县“‘村’理事会”以来,曾被人们戏称为农村留守“386199部队”的“村嫂”们,充分发挥女性独特优势,主动“进家门、说乡音、拉家常、话乡情、帮家忙”,用热心、耐心、暖心宣传政策法规、改善村庄环境、化解矛盾纠纷、狠刹农村红白喜事的大操大办,达到了感化“坚冰”、软化矛盾的目的。截至目前,已成功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291件,不仅柔性参与基层社会微治理,为乡村振兴汇聚了力量,还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认可。

  说到皖北的颍上,大伙也许并不陌生,这里曾孕育出了“相桓公,霸诸侯,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时期杰出政治家管仲;还孕育了常任侠、戴厚英、郑守仁、陈国良、李增智等一代名流。同时,这里也是安徽省劳务输出大县,全县179万人口中就有54万人常年在外务工。因此,大量的农村妇女留守家中,只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昔日“东家长西家短”便成了这个群体茶余饭后最大的谈资。

  伴随着“时代在进步,农村女性渴望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实现人生价值。”为了盘活农村留守女性这一独特资源,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县委主要领导“眉头一皱,计上心头”,于是,便从大批留守女性中,精心挑选了文化水平高、又能说会道的4322人,便应运而生了这支独具特色、独当一面、独领风骚的“村嫂”理事会。

  “嫂子们”在开启特色乡村善治“新模式”,打通村居社会治理“微循环”中,积极争当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善于把冰冷的文字转化为暖心的话语,及时把党的理论、政策、法规第一时间传递到老百姓的心窝里;积极争当村居环境“监督员”,找准自身站位,充分运用“”力量,带着情怀、扛起责任,对村居环境卫生进行科学监督、有效监督、柔性监督,大力引导群众自觉养成“讲卫生、爱整洁”的良好生活方式;积极争当乡风文明“引领员”,坚持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入手,在弘扬孝道文化、完善村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制止铺张浪费等方面狠下功夫,有效形成农村乡风文明新风尚;积极争当矛盾纠纷“调解员”,充分发挥女性独特优势,用热心、耐心、暖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争做乡里邻里和谐的守望者;积极争当村居治理“信息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扎实做好各方面数据收集等工作,为维护全县社会稳定大局默默奉献着“村嫂”力量;积极争当扶弱济困“服务员”,坚持从弱势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在扶弱济困上充分发挥着“巾帼”力量。

  总之,“村嫂”理事会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颍上大地的新实践。要想让“村嫂”理事会成为党委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彻底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需要给她们更多关心关注关爱,使她们在政治上有待遇、经济上有报酬、工作上有支持、社会上有地位,才能让“村嫂”的尊严、威望、形象树起来;才能激发“村嫂”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做出“她力量”之贡献 ,展示“她魅力”之精彩 ,凝聚“她智慧”之非凡;才能让“村嫂”这朵绚丽之花越开越美、尽情淀放,真正在颍上乃至皖北大地唱响一曲感天憾地的“嫂子颂”。(泉州文明网 朱波)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