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陪读是“双刃剑” 专家:影响孩子独立成长

23.03.2016  15:15

  福州新闻网3月23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林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低龄孩子出国留学。然而,真的把孩子送出去后,家长又不放心了,孩子在国外吃得好不好? 住不住得惯? 学习跟不跟得上? 会不会变坏……许多家长觉得,与其在家里坐着干着急,不如出去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督促孩子的学习生活。对此,金吉列福州分公司负责人李亚茹表示,留学陪读是一把双刃剑,家长一定要全盘考虑利弊,并且了解各国的相关政策。

   跨国陪读各有利弊

  记者从福州多家留学机构了解到,随着近几年留学生的数量呈现规模化增长,低龄化的现象也日益明显,高中生留学如今已经不再少见,初中、小学阶段就办理出国留学的数量逐渐增长。相应而来的就是咨询、办理陪读及探亲手续的家长不断增加。

  “小孩子适应能力强,语言掌握快,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抱着这样的想法,郑女士在去年孩子小学毕业后就将其送到了美国。不过,孩子出去才半年,她既思念孩子,又担心他是否能够适应,现在正和老公商量着希望辞去工作前去陪读。

  不少像郑女士这样的家长都认为,家长陪伴孩子出国,主观上可以减轻对孩子的担忧,有利于监护,照料日常起居,同时也能保持亲情,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此外,陪读也使家长可以控制孩子的生活开支。儿子在英国高中留学的林女士表示,家里并不属于十分富裕的家庭,儿子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让家里经济压力很大,因此干脆选择陪读,既照顾孩子又“监督”其开支。

  然而这种父母陪读的模式往往子女并不“领情”。林女士的儿子告诉记者,母亲陪读让他觉得被监督,不自在,而且同学们知道后,也嘲笑他不够独立,这让他觉得很没有“面子”。不仅如此,专家也表示,陪读易造成孩子对家长的过度依赖,无法融入当地环境,客观上影响孩子独立成长。

  另一方面,贸然出国留学陪读,也对家长造成很大影响,“赔”上时间、金钱和事业不说,也疏远了家庭里的其他成员。因此,要不要做孤注一掷的陪读家长?陪读陪到什么程度?自己的家庭情况是不是适合这样选择?家长都要考虑清楚。

   各国留学陪读政策不尽相同

  王女士在省内有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出去德国陪读后,原本希望凭借专业和工作经验的优势,找一份本行的工作,可是跑了好多家公司才知道,根据当地政策,没有一家公司敢录用她。

  “家长陪读也需要了解不同国家的留学陪读政策,陪读的人是不允许正式工作的,哪怕是硕士博士的学历,在国外也只能做小时工、当保姆。”李亚茹老师告诉记者,父母陪读签证只存在于部分国家,像澳大利亚、新加坡等,申请资格要求是直系亲属,有些国家要求的是母系亲属。她说,留学国家设立陪读签证的目的是出于感情或者亲情的原因,为了避免陪读方在不具备经济能力的情况下到留学国家打工,所以留学陪读签证对于经济实力有相当的要求,比如也要一定数目的存款担保。

  具体到各个国家的陪读政策是不一样的。例如,美国政策规定,留学生的父母不允许陪读,留学期间可以让留学生在当地的亲属或学校指定的监护人代为看管。但是目前美国签证政策相对宽松,允许直系亲属申请10年有效的探亲签证,家长可以自由往返美国,只要不超过移民局规定的在美国境内逗留的时间,可实现有间隔的长时间陪读。

  加拿大没有陪读签证的种类。加拿大政府并不鼓励低龄留学。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孩子小的话,就可以先通过访问签并在当地申请延长逗留时间(最长可为一年)来实现陪读目的。

  在英国,父母不可以陪读。如果孩子在英国读书,可以申请的探亲签证时间大约3个月至6个月。新西兰则禁止10岁以下的小留学生独自在当地生活,必须有家长陪读。澳大利亚政策较为宽松,18岁以下留学生,父母可以申请陪读。除父母外,留学生的亲属也可申请作为监护人,但监护人不能小于21岁。

   专家建议:有意陪读要早规划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前往国外陪读的多为母亲,她们会用至少一年的时间陪读,来帮助孩子适应最初出国时的陌生环境,度过最艰难的时期。

  对于家长如何做好陪读规划,李亚茹也给予建议:如果准备去陪读,一定要在孩子做学生签证时同时准备自己的探亲签证。如果家庭条件好,资金来源充足,可以准备一整套家庭递签方案,甚至可以和孩子同时递签。学生出境后再准备,一方面是很多材料已过时效,需要重新准备;另一方面需要学生补充出境后的材料,例如在读证明、成绩单等,如果出国时间比较久,则需要提供更多的材料,较为繁琐。“当然更为客观的建议是,留学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更高水平的学术教育,更是内在能力的修炼。作为父母,不妨试着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