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患脑血栓后瘫痪在床 好邻居十六年不离不弃

03.11.2014  15:42

1998年,57岁的李盛兴患脑血栓后瘫痪在床。16年来,他的生活因为有邻居的帮忙,没有像想象中那样艰难。一度不能说话的他,现在恢复的能简 单交流了。老人说,这些年来,最要感谢的是他的邻居,一直不离不弃。  

16年来,力气活邻居们都包了

今年73岁的李盛兴老人是原济南市第二粮库的职工,家住在营市西街槐花园小区。楼上楼下的邻居,大多是粮库的职工,相处几十年的老同事。

1998年十月,李盛兴突发脑血栓住院,偏瘫卧床。那时候,老伴伊金英身体还硬朗,女儿也搬回家里,娘俩一同照顾他。常年照顾一个偏瘫患者,不是一件轻快事儿。从那时候起,邻居们就时不时的过来问,哪里需要帮忙。“女同志好多事情办不来,尤其这几年,老伊的年龄也大了,原来是力气活儿、重活儿,现在大事小情,我们也都包下来了。”说话的李兴邦老人住在李盛兴楼下,年纪也已经75岁。这些年,经常是一个电话,李兴邦就跑上楼,帮忙把活干了。

对门403的刘志成也是原单位的老同事,只比李盛兴小两岁。伊金英介绍,老刘和老李两个人几乎包了家里所有她们娘俩干不了的活儿。李兴邦主内,家里需要帮忙的老李没推辞过。刘志成年轻一些,需要跑外的事情。水电煤气电视,缴费修理,都是刘志成去跑。

一张清单罗列全天用药时间

今年春天,不幸再次降临这个家庭,李盛兴唯一的女儿患病住院。女儿是这个家庭的支柱。“虽然邻居们热心帮忙,我们也不想太多麻烦他们。不少活儿都是闺女做,拎着四十多斤的东西上楼都不会喘,可过完春节,她就病倒了,还是肺病。”伊金英想起女儿来,忍不住落泪。那时候,伊金英不得不把老伴儿交给邻居们,自己到医院陪床。“那时候,他跟我说,我不在家的时候比我在家的时候吃的还好,楼下李家嫂子做了饭,让李大哥给送上来,吃完了再把碗筷端下去收拾好。”伊金英说,老伴牙齿不好,李家嫂子就专门挑着软和的饭菜换着样儿做,“他爱吃胡萝卜馅大包子,嫂子和大哥就给他做。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老年病也缠上了李盛兴。照顾李盛兴,除了帮他活动肢体,还要按时提醒他吃药。“一天要吃的药就有好几种,分不同时间段吃。”“早上起床要先吃上降压药,再打胰岛素。饭后要叮嘱他吃治疗冠心病和缓解血栓的药。中午服用降糖药,午睡前是降压药。下午3点左右再服用冠心病的药,血栓药,晚上睡前还有。”李兴邦说,怕自己忘了,就把这些写成了一张清单,时刻装着。“那时候,他孩子生着病,我们就一直轮流在家陪着他。”为了照顾方便,李盛兴家的钥匙也给了这两位邻居。

都是老邻居,谁都不忍心不管

今年4月,李盛兴的女儿还是不幸离世。对于这个家庭,不亚于天塌了!李盛兴是独生子,没有兄弟姐妹,女儿的后事谁来操持?还是邻居们。“嫂子跟着我在医院,办理完所有手续,李家大哥在家陪着我老伴,好几天都没有合眼。”伊金英回忆说。

楼长朱大姐介绍,从李盛兴的女儿生病起,更多的邻居都过来帮忙照顾、问候;孩子走了,邻居们也是轮班去陪着老两口。

朱大姐说,这么多年来,大家都没把这些当成要拿出来讲一讲的事情,“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大家看老两口不容易,就想伸手帮个忙,谁都不忍心不管。过节了,怕家里太冷清,邻居就做好饭端上去,一起过节。” (记者曹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