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心贴近群众 用脚步丈量民情

05.12.2016  21:05
  “赤溪在哪?

  “还在山的那边呢!

  11月初,记者从福建省福鼎市区出发前往赤溪。一路上,峰峦起伏、山路蜿蜒。抵达村口时,“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石碑伫立眼前。

  从昔日穷山沟到如今的美丽乡村,赤溪村的华丽转身见证着闽东扶贫的精准发力。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事业中,福建省宁德市两级法院主动作为,组织干警进山乡入农户,解纠纷助发展,用真心贴近群众,用脚步丈量民情。

  司法助力精准扶贫的“赤溪模式”在闽东大地落地生根。

  “赤溪模式”破茧

  作为闽东地区畲族村落之一的赤溪村,30年前是众人皆知的穷苦之地,群众过着“家家竹木屋、顿顿揭锅难”的艰辛生活。

  如何在精准扶贫中找准定位、主动作为?福鼎市人民法院依托法庭、法官工作室、巡回审判点、无讼建设联络员“四位一体”构建便民服务网络,推行便民诉讼入村居、查明案情入村居、指导民调入村居、服务发展入村居的“四入村居”工作机制,将司法神经末梢延伸到最基层。

  法官用脚步刻下印记、丈量民情。2014年赤溪村涉讼案件仅为1件,民间纠纷调解率超九成。

  2015年9月,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到福鼎法院赤溪法官工作室调研时,对福鼎法院主动深入农村化解矛盾纠纷和司法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四位一体”“四入村居”的“赤溪模式”声名鹊起,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决定在全市法院全面推广。

  要举全市之力扶真贫、真扶贫,各项考验接踵而来。宁德中院院长罗雄坦言:“刚开始,一些干警将扶贫工作简单等同于节日慰问‘送钱’‘送温暖’, 存在‘为何扶’‘谁来扶’‘怎么扶’等困惑;一些干警认为无非是‘雨过地皮湿’,走走过场而已。

  为解决一些干警的思想误区,宁德中院通过召开座谈会、下乡调研等方式,向广大干警传导司法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同时,该院将司法助力扶贫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与审判、执行工作同部署、同推进。

  宁德中院建立健全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巡回审判等便民服务机制,让法官到群众身边开展司法服务,为贫困地区群众脱贫提供司法保障。

  疏通贫困梗阻

  正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扶贫开发贵在精准。宁德中院率先理清思路,要求基层法院发挥前沿阵地优势,列出清单,找准穷根。

  通过调研和问卷调查,几类问题被列入清单:扶贫开发项目落地存在着绊脚石、求助司法远水难解近渴、偏远山区群众维权成本高……

  近年来,随着宁德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提速,受征地拆迁纠纷等影响,一些项目推进举步维艰,考验纷至沓来。

  宁德两级法院积极行动起来,通过重大项目提前介入,宣传征地拆迁法规、安置补偿费标准,为群众解惑释疑,为项目落地扫清障碍。

  在寿宁县南阳村,自从小城镇建设拉开帷幕,2500多亩的征地任务,让村干部忙得团团转。

  面对“安征迁”类矛盾骤增,寿宁县人民法院发挥基层干部群众的“草根”智慧,通过创建外联内合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将纠纷悉数消灭在萌芽状态。

  如果助力扶贫开发是为不毛之地“施肥”,那么,开通扶贫案件“绿色通道”则是为贫困群众维权注入“活水”。

  民之所需,足之必达。宁德市两级法院在全市83个省市扶贫开发重点村全部设立了巡回办案点和法官工作室,推行电话预约、邮寄、网上收件等便捷方式立案,推行就地审判、送法上门、巡回办案。

  在蕉城区人民法院,夜调纠纷、夜谈普法、夜访民声三项举措,已成为为偏远地区、山村海岛群众提供服务的常态。

  在柘荣县人民法院,立案庭的法官依托新成立的流动诉讼服务中心,走遍该县80%的乡村,就地解决纠纷30多起,走访群众近百人次。

  在福安市人民法院,针对道路交通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受害人赔偿兑现慢等问题,法院创新引入保险公司垫付理赔机制,为受害方的及时救治打开一扇窗。

  为让阳光照亮困难当事人的诉讼之路,2012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共为困难当事人减、免、缓交诉讼费2386.3万元,为困难当事人指定法律援助411人次。

  保障群众致富

  一垄垄大棚依次错开,漫山遍野的葡萄林青翠欲滴……和几年前相比,如今的寿宁县上大洋村面貌一新。

  “路面拓宽后本地盛产的葡萄、茶叶外销无忧,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上大洋村村主任郑开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改变始于去年。2015年7月,寿宁法院卓仕周到此挂职。他积极帮助当地跑项目、要资金,先后争取到20多万元资金,为当地修通公路。

  4年来,宁德市两级法院共选派9名党员干警到基层村居挂职任第一书记,选派17名干警到贫困村蹲点。他们与群众一起走山头,下田头,建立扶贫台账,做好蹲点日记,为群众解忧解难。此间,涌现出一批以吴景星为代表的优秀扶贫干部,被时任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姜信治赞誉为驻村干部心系基层、服务群众的优秀代表。

  感情在一线培养,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在帮扶中,法官们发现,宁德各县区农副产品颇丰,虽支撑农民生计,但小本经营难成规模,常常是丰产不丰收。因此,引导农民做好商标注册、品牌维权至关重要。

  茶叶是当地的特色产业,“福鼎白茶”更是享誉八方。福鼎法院成立涉茶案件合议庭,并在茶叶主产区、交易市场设立4个法官工作室、巡回审判点。福鼎法院还联合工商、质监、茶叶协会等部门,引导茶企做好“福鼎白茶”中国驰名商标注册的自我保护,选派专家型法官深入茶企,指导创建茶叶品牌。据统计,自2014年以来,福鼎法院已审结涉茶案件45件,诉前化解涉茶纠纷38起,为茶商挽回经济损失255万元。

  谈起这些成果,全国人大代表、福鼎市白琳镇翁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钟雪玲感触颇深。她说,宁德市两级法院彰显作为和担当,在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以专业态度和敬业精神为扶贫攻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宁德的经验得到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关注。福建高院要求全省法院准确把握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举全省法院之力抓好脱贫攻坚这个“第一民生工程”。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