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像留住渐行渐远的文化背影

03.09.2014  11:24

 

 《客家文化》摄制组在拍摄包粽子

  今天,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实物和资料欠妥善保护,一些独特的语言、文字和习俗迅速消亡,许多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后继乏人、面临失传危险……如何弘扬和保护濒临消亡的文化遗产?

  由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图书馆联合打造的《福建文化记忆专题资源数据库群》(简称《福建文化记忆》)就是一项可贵的探索。他们组织了一群热爱乡土文化的人,常年行走在最基层,把目光投向最富有地方特色文化意蕴而又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技艺与现象,用影像记录最真实的乡愁。

  倾听最权威的声音

  8月15日,一场关于“莆仙文化”的观点交锋在莆田上演,而这正是为拍摄《莆仙文化》专题片而召开的专家论证会。

  “外人总觉得莆田话很土。我要说的是,莆田话不是很土,是很古!莆田人学习外语困难,但学习古汉语相对简单,为什么呢?”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林成彬介绍说,莆仙方言八音分明,保存着较多的唐以前中原古汉语的语音特点,是研究古汉语的活标本。如果拍摄《莆仙文化》,莆仙方言非列入不可。

  “‘惠洋十音’选得好,用影像可以表现得更丰满、更真切。”莆田市民俗专家林洪国钟情“惠洋十音”。

  ……

  经过一番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莆仙文化》专题片应涵盖莆仙戏曲、传统工艺、莆仙民俗、人文典籍、南少林武术、文物古迹、莆仙美食、莆仙方言、音乐舞蹈等九大类。

  省图书馆馆长郑智明告诉记者,专题片《莆仙文化》是文化部批准立项的2013年度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建设项目,共十集,每集30分钟。

  研讨结束后,省图书馆和莆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这也是双方第二次合作共建,在2012年,双方已成功共建六集专题片《妈祖信俗》。

  这只是《福建文化记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的一个缩影。

  “《福建文化记忆》资源库建设规划共有三级类目:一级类目为福建文化记忆;二级类目则由行政区域文化记忆(如福州文化记忆、泉州文化记忆等)和其他跨地域、专题性的子数据库(如闽南文化专题数据库、红色文化数据库等)构成;三级类目由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文化遗产项目构成。”省图书馆馆长助理陈顺介绍,最终呈现方式包括文化专题片和数据库两种类型。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