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关爱去打开留守儿童的心锁

07.03.2017  11:06

  3月2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湖北信义兄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东林接受中国文明网专访。孙东林非常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些孩子没有父母在身边,长期缺少关爱和陪伴,平时也很少和父母联系,极易产生认识上、价值上的偏离。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我们不仅要在学习条件上帮助改善,更要对孩子们的思想、生活进行关心,让他们健康成长”。(3月4日中国文明网)

  伴随着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国乡村社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变,太多的青壮年村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到城市寻梦,而他们的子女多数选择了长期的留守。为解决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络问题,孙东林曾经出资在湖北的乡村学校安装了200多部“亲情电话”,保证每位留守儿童每周都能有5至10分钟与父母通话的时间。但是,要真正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得有千千万万个“孙东林”一起来努力才能有效破解这个全社会的问题。

  众所周之,物质不是生活的全部涵盖,人在吃米的同时还得有精神。而留守儿童心中精神的匮乏比物质更迫切。对于留守儿童的问题,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这些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取得的成绩也很大,但是要真正化解孩子的心理问题,才能让孩子放下包袱,真正找回属于他们童年的快乐。

  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需要顶层设计。正如国务院前几年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强调:创造公平社会环境,确保儿童不因户籍、地域、性别、民族、信仰、受教育状况、身体状况和家庭财产状况受到任何歧视,所有儿童享有平等的权利与机会。要实现这个目标,各地在无论是关爱帮助还是教育一定要对留守儿童的父母打开方便之门,多为他们提供离家较近的地方就业,或者为新市民子女多提供享受教育的公平,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孩子得以和父母团聚,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还得家庭多努力。留守儿童是否快乐,不仅事关留守儿童的小幸福,也关系家庭和社会幸福感。笔者曾经看过一些有留守儿童的报道,真是很让人心酸。这些留守儿童在他(她)们的童年几乎是沒有父母陪在身边,有的因为爷爷奶奶教育的不得法而走上歧途,有的因为爷爷奶奶年龄偏大,生活上都得不到保障。因此,要真正从思想上关爱留守儿童,父母、社会志愿者、学校教师都要寻找到有效的“钥匙”,去打开这些留守儿童的“心锁”。

  要真正帮助留守儿童打开生活、安全、教育及心理等方面的“心锁”,思想工作一定要做到家,只有让关爱从思想起步,并将此贯穿始终,才能化解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教育缺位、行为失范等问题,确保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像孙东林的团队那样,常带着孩子们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学会反哺,从中体会豁达、奉献、进取等乐趣,从而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晋安 陈依平)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