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生物医药港驶入“快车道” 今年产值或突破150亿

05.07.2014  19:54
厦生物医药港驶入“快车道” 今年产值或突破150亿 - 福建之窗
来源: xm.fjsen.com

  厦门生物医药港一期通用厂房。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杨继祥 林岑 图/记者 黄嵘)

   走访

   几百元蟹壳提取千万元药剂

  “市场供不应求,在海沧区的大力支持下,原材料、GMP制剂车间及产品检测研发中心陆续投用,蓝湾工业园10月将全面投产。”在生机勃勃的厦门生物医药港,厦门蓝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秀芬欣喜地说。

  从一吨几百元的海洋虾蟹壳中,成功提取出每吨价值千万元的“关节润滑剂”——高纯硫酸氨基葡萄糖,全球唯一纯度大于99%,不含钾、钠、氯离子的硫酸氨基葡萄糖,该项技术属“国内首创,国际领先”。

  “像蓝湾科技这样,不靠电视广告狂轰滥炸而实现单一保健品销售额上亿的,国内少有。”该公司企划负责人自豪地告诉记者。

  该产品通过进一步临床应用开发,可制成治疗骨关节炎的特效药,成为国家三类或四类新药,从而替代进口并填补国内自主创新空白。

  据林秀芬介绍,随着蓝湾工业园全面投产,预计今年可增加产值上亿元,并具备30亿元以上的生产能力,真正进入海洋生物医药的高值化、规模化投产,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

   举措

   “组合拳”推动产业发展

  2013年,“厦门生物医药港”产值突破100亿元,占全市半壁江山,全省四分之一,全省八成以上新医药在此孵化。今年“厦门生物医药港”产值预计突破150亿元。

  作为厦门着力打造的十大千亿产业集群之一,到2020年,厦门生物医药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为此,厦门引导企业进一步向厦门生物医药港集聚,各相关部门联手打出“组合拳”,全力推动该产业发展:

  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启动“政府+金融+市场”的产业投入模式,加速产业化进程。

  在现有18个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还将建设临床试验、医疗器械检测、通用GMP厂房等平台,支撑产业发展。

  遴选优势、潜力企业,重点培育,促进企业倍增发展。目前,第一批倍增计划入选企业32家。

  积极在厦筹建“国家生物医药领域重大科技成果库”、“重点引进项目库”,策划生成大项目,引进成熟研发团队、研发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加强对台产业深层次科技合作、交流,筹建“两岸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争取建设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对台科技合作特区”,实现两岸产业合作共赢。

   >>点评

   突破产业链高端

   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资源工程中心副主任林祥志认为,近年来,厦门生物医药研发生产队伍越来越大,新产品越来越多,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以英科新创、艾德生物等为代表的诊断试剂企业;以锐珂、崇仁等为代表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蓝湾科技、百美特等为代表的海洋生物医药生产企业;以万泰沧海等为代表的疫苗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各具特色,市场前景广阔。

  希望通过重大创新实体的培养、引进带动人才存量的大幅提升,依托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等科研院所,加快完善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平台建设,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以产业链高端的突破带动厦门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