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事大 关怀为重

20.06.2014  20:28

编者按 :死亡,是作为个体的每个人都终将要面对的。即使害怕、恐惧,也在所难免。懂得如何正确看待死亡,有利于我们更从容、自信的活在当下;当生命临近终点时,怎样妥善安顿才能彰显人文悲悯关切之情怀?印光大师曾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佛说无常经》之《临终方诀》有言,“见有人将欲命终,身心苦痛,应起慈心,拔济饶益。教使香汤澡浴清净,著新净衣,安详而坐,正念思惟。若病之人,自无力者,余人扶坐。又不能坐,但令病者,右胁著地,合掌至心,面向西方······

怎样看待生死


净慧长老:生活与生死

人的生死问题,就是人的生命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佛教不讲终极问题,只讲生死问题。对于人来说,不管是凡是圣,生死都是前前无始。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生命,佛不回答这个问题。那么生命的未来又是怎么样的呢?有两种情况:如果轮回六道,那就生死无终;如果超凡入圣,生死就了结了。

一般人在讨论生死问题的时候,总是截然地把生和死放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点上,认为从娘肚子里出生那一刻是生,临终咽气那一刻才是死。这种看法是有片面性的。生和死实际上贯穿在生活的每一念当中,所谓“念念生死”。没有生活中每一念的生死,也就不会有阶段性的生死。如果仅仅把生死看做是生的一刻、死的一刻,就没有因果的相续。生死是因果念念相续的过程,佛教在处理生活问题、生死问题时,把它们摆在一个点上做统一的思考、统一的处理。这一个点就是历代祖师所说的--当下一念。当下一念,既有生活问题,也有生死问题,把当下这一念处理好了,生活问题解决了,生死问题也解决了······ 详情<<<<

圣严法师:生与死的尊严

如果知道生与死是必然的过程,那么,生命的本身就是尊严。因为生存和死亡,是没有办法分割的;出生时,就已确定了死亡的必然来临。因此,生存并不麻烦可怜,死亡也不需要觉得悲哀凄苦;而是要看我们对生存及死亡的态度而定。 

生与死,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题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想法及立场。这个主题,在近三十年来,渐渐受到东、西方人士的重视,有许多的学者,从哲学、宗教、医学等多角度的立场来探讨。在西藏系统的佛教,谈到很多关于这类的问题,我大致上也看过一些,不过,我今天不是以西藏佛教的角度来讨论,而是以中国汉传系统佛教的立场,来谈谈生与死的尊严······ 详情<<<<<

惟觉长老:佛法如何看待生死的真相?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谈到死亡的问题,每个人都很忧愁、恐惧。关于‘死亡’,可以分成‘色身的死亡’、‘心灵的生死’及‘没有死亡’三方面来探讨。

第一种是色身的死亡。色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组合而成的,四大不调的时候,色身就会生病,乃至于死亡。《无常经》里佛陀开示:‘无上诸世尊,独觉声闻众,尚舍无常身,何况于凡夫。’所以,色身的死亡是无可避免的······ 详情<<<<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论生死事大

人一生事事皆可伪为,唯临死之时,不可伪为;况其无爱恋之情,有悦豫之色,安坐而逝,若非净业成熟,曷(hé)克臻此。但愿汝昆弟与合家眷属,认真为汝母念佛;不但令母亲得益,实则比自己念佛之功德更大。佛所以教人,凡诵经、持咒、念佛作诸功德,皆为法界众生回向,平时尚为无干涉之法界众生回向,况母殁而不至心为母念佛乎?以能为一切众生回向,即与佛菩萨誓愿相合······ 详情<<<<

彰显对临终生命的人文情怀

李海波:佛教的生命关怀

佛教经籍中有大量关于临终照顾的内容,最为直接并流传最广的当属唐代译出的《佛说无常经》之《临终方诀》。此经专门指导人们如何帮助临终者的具体操作,它的译出和流布令佛教的临终照顾从僧侣群体拓展到寻常百姓,成为佛教徒临终的必经程序。《临终方诀》的核心思想是帮助临终者建立或保持正念,通过适当的方法,对临终者的意念做清净的转化,帮助垂死者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借临终之际尽可能帮助将亡人实现生命的提升或彻底跳出生死轮回。经文所讲的具体操作程序大致可以分为三步。

首先,妥善安顿病人,令临终者身安乐:“见有人将欲命终,身心苦痛,应起慈心,拔济饶益。教使香汤澡浴清净,著新净衣,安详而坐,正念思惟。若病之人,自无力者,余人扶坐。又不能坐,但令病者,右胁著地,合掌至心,面向西方。”强调发挥慈悲心给病患创······ 详情<<<<

净土法门与临终关怀

净土宗最基本的依据经典《佛说阿弥陀经》中,佛陀早就告诫我们:“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给学佛者铺了通往西方极乐世界的金光大道。但要想真正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是非常不易的,临终时“心不颠倒”亦很困难。那么,达不到“一心不乱”和“心不颠倒”者是否还有往生极乐世界的可能呢······ 详情<<<<

助念安心 超脱生死

助念安心,超脱生死”可分成三个层面来讲:第一是助念,第二是安心,第三是超脱生死。 

什么是“助念”?“”是帮助,“”是正念,就是帮助临终的人提起正念,提醒他回光返照。一个人到了临终的时候,身体的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正在分散,感觉十分痛苦,这个心作不了主,往往容易失去正念,产生惊慌、恐怖、忧愁和烦恼,就像是处在可怕的恶梦当中。 

有些久病的患者快死亡时,五脏六腑已经坏掉,这是地大分散。水大先坏的人,大小便溺都在床上,无法控制。人通常是水大、地大先分散,接著火大、风大一分散,人就没有气了。四大分散时,神识渺渺茫茫,不知归向,所以亲眷、同参道友必须在旁边念佛。若临终者曾薰修过佛法,念佛的法门已经种在八识田中,此时忽然听到从空中、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慈悲的念佛声,便能将心念靠在“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上,安住正念,恐怖的境界很快就能转过来。藉由持续不断地念佛,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最后那一念在念佛中往生,就能超生到天上或净土,这就是助念的目的。但是,如果这个人平时没有念佛的习惯,甚至于不知道念佛的道理,就算临终助念······ 详情<<<<

印光大师 :临终助念三大要点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

不知佛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彼随业流转。今既得闻如来普度众生之净土法门,固当信愿念佛,预备往生资粮,以期免生死轮回之幻苦,证涅槃常住之真乐。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求生西方,并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净土,其为利益,何能名焉。

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

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言三要者,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果能依此三法以行,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长净因,蒙佛接引,住生西方······ 详情<<<<

郭正典:临终的医学、法学与佛学

只要人们还想抢救危急病人,医学与佛学关于临终病人的处置方式就很难达成共识;只要亡者不是在家里过世,或其死亡不能被家属一致接受,则亡者就要忍受急救措施,遗体也不容易获得停放十二小时以上不受干扰的待遇。个人以为,在“自然死法案”及“病人自决法案”未通过前,病人及其家属对病人死亡的态度,才是病人临终过程中能否得到合乎佛法对待的关键因素,因为这时候的病人已无行为能力,要不要替病人做心肺复苏术,将完全取决于家属。若病人及其家属拒绝急救,医师也不至于坚持要急救;若家属能让病人在家里过世,则亡者遗体要停放多久都不成问题······ 详情<<<<

慧律法师谈临终助念问题

人刚断气,虽然看起来好像已经死亡,但是,一般人神识尚未完全离开身体,因为其往生之处尚未决定,所以在这个时候为他念佛助他一臂之力,有很殊胜的功用。

然而如何助念?又该留意什么呢?

首先,在我们发现此人脉搏、呼吸已经渐弱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为他助念。再者,人在临命终时,已经相当痛苦了,为避免无谓的噪音,助念时应该使用引磬而不要用木鱼,诵经也可以省略,只要念四字佛号(阿弥陀佛)即可,时间以八小时以上为最佳(从断气时算起)。此外,切记助念的速度不宜太快,也不宜太慢······ 详情<<<<

助念三阶段

助念阶段,依其舍报时间及性质之不同,可分为三种:

一、临终助念,即舍报前最后一念之助念。此种助念方式,应由临终征兆出现时,即开始为他开导,并念诵佛号不断,直到他舍报为止。此为最佳之助念方式,因亡者可最直接、最快速、最稳当的往生。但因临终征兆出现至真正舍报之时间不定,有的甚至数天之久,故人力上或有不继。但家属若真爱亡者,当以恒心毅力,排班轮流助念,忍自己数日的辛劳······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