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司法教育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9.08.2019  15:50

福建省顺昌县人民法院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为导向,以生态司法教育实践基地“福建样本”为参照,打造生态司法教育“顺昌实践”,取得良好成效,但从内容形态、价值定位、发挥作用等方面检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提升。

        一、丰富形态

        打造综合性、先进性的生态司法教育实践基地,应当进一步拓展丰富生态司法教育形态。

        审判功能上,生态审判集刑事、民事、行政审判“三合一体”,既要依法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又要切实将绿色环保的生态理念贯穿到生态民商事案件审理中,还要保障当事人生态行政诉讼权利,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履行环保职责,最大限度促进生态环境和谐稳定,维护天蓝地绿山清水秀。审判职责上,2016年—2018年三年间,顺昌法院审结生态资源类民事案件66件、刑事案件48件、行政案件4件,职责构成上以民事、刑事审判为主,行政案件审判为辅。实践基地总体布局应当与生态审判职责功能相适应,保持生态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内容结构均衡,适度增加生态民事、行政板块内容,具体包括民事、行政案件审判情况、典型案例等,突出表现生态案件司法调解过程,充分展示生态司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当前生态司法教育实践基地表现形式上比较单一,基本以静态为主。为了增强基地生动性、趣味性和体验感,应当丰富表现形式,增加动态展示内容,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展开:一是庭审直播,直观、形象、生动,动态展现生态案件审判过程,为参观公众揭开生态审判神秘面纱,初期不具备直播条件时可使用光盘刻录复播;二是模拟法庭,主要针对对象为中小学生,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强,生动诠释生态审判全过程,能够提升青少年对生态司法审判兴趣,从小播下呵护、保护生态环境信念,为使顺昌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环境更优打下良好基础;三是巡回审判,在基地设立生态巡回审判点,让参观群众现场感受生态司法审判的正义性、威严感,提升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公信力,引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树立绿色、共享发展理念。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体现在生态司法教育实践基地工作中,就是要规范化管理,制定完善标准化制度,实施常态性滚动管理。一是适时更新,内容做到常换常新,确保生机活力,生态司法图片、生态司法审判数据、典型案例等每年都必须更新。二是与时俱进,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每年都在变化,比如2017年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2018年全面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顺昌县生态机制也在不断创新,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2018年成立南平市首家生态银行。生态司法基地工作应当与时俱进,保持对生态政策机制的敏感性,适时对接融入政策机制最新发展变化情况,契合观众呼应时政的心理需求。

        二、价值定位

        生态司法的价值目标是充分发挥生态司法的能动性,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司法教育基地工作应当充分展现生态司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教育引导群众认识生态司法正义、公平、和平价值。

        传统生态司法追求正义、公平价值,这在基地生态审判、惩治犯罪板块已经有所反映。现代修复性司法认为,生态司法是一种调解、协商过程,强调面对面的和谈,更关注社会冲突的和解。因此,基地应该重视生态司法和平价值导向。一是加强生态刑事和解内容,如增加和解过程图片、和解司法概况、和解审判案例,特别注重反映法官、受害人、罪犯三方和谈确定修复损害方案的过程,引导广大群众认识通过非暴力和平手段重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价值意义。二是添加生态犯罪社区矫正情况,法官走访了解罪犯社区矫正情况,抚慰修复罪犯受损社会关系,支持协助罪犯融入社区生活,推动共建社区家园和平,这是生态司法和平价值的重要体现,应在基地展板中占有一定的位置。

        秉持开放包容思想,跳出基地一隅发展功能,不断拓展放大基地的功能作用。一是延伸实践功能。在实践基地“一园(原生珍稀植物园)一馆(动植物标本展馆)”基础上向外延伸,融合纳入狮峰山生态修复示范基地和富屯溪增殖放流点、余墩村农田修复示范点、大坪污染物无害化处理点,增设东门水库水资源司法保护基地,实现“一园两地三点”一体化运作管理,放大基地功能乘数效应。二是提升宣示功能。增加生态文明专门板块,展现党政领导对生态司法的关心,展示党政领导生态优先共识,介绍党委政府水美城市建设成果,说明生态文明创建规划举措,表达党委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决心,坚定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信念。三是补强旅游功能。基地对生态旅游着墨颇多,本文要强调的是基地本身的旅游功能。具体为增强文化性,介绍涉生态法律法规,简述生态司法鉴定办理流程,张贴生态司法调研论文等;增强体验性,增加群众互动场景和环节,如邀请观众参加生态模拟法庭,设置生态司法建议签名墙,举办植树节、爱鸟周等,让群众对生态司法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地建设先进性。如完善基地工作机制,制定基地发展规划;拓展基地展板内容,增加生态刑事附带民事调解情况;加强生态审判知识性,形象介绍生态法律条文;提升公众参与热情,设计植树等动手环节……打造生态司法基地全面良好形象,增强基地辐射效应,成为全区、全省乃至全国示范标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地样本。二是生态理念培育。通过引进生活水循环设施、雾霾体验室等,提升公众节约用水、清洁空气意识,形成环保低碳生活理念;通过介绍西北生态环境历史变迁,增强公众生态环境代际公平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扩大影响

        酒香也怕巷子深。生态司法教育基地应当积极运用科技手段,着力打造品牌,加强宣传推介,不断扩大基地影响,充分发挥基地功能价值,达到“虽居深山,世人皆知”的效果。

        基地添置语音、视频播放设备,除了现场播放国家和省市县法院领导生态文明、生态司法讲话,直播生态案件庭审或选择性复播庭审刻录光盘,还需要自拍生态司法微电影进行展播,多形态、多层次、多角度动态展示生态司法、生态场景、生态文化,通过视觉、听觉甚至味觉增强群众的美好感受,扩大基地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同时,积极探索运用VR、AR技术,全面、实时、准确地将生态案件庭审、社区矫正、植物园漫步等活动展现在三维虚拟场景中,创造更丰富的沉浸式体验的生态司法基地。

        紧密结合生态司法实际,坚定信心、谋划部署、擦亮亮点,完善生态司法品牌建设。一是统筹规划,系统设计。提高基地建设站位,以生态司法“福建样本”为指导,对接“大武夷”生态圈,融入宝山旅游规划,部署设计基地生态司法的人文文化、动态互动、沉浸体验功能区,形成“观静山、合掌岩、宝山”一线三点中特色鲜明的生态景观。二是挖掘特色,突出亮点。基地建设如果千篇一律,就会埋没在各类展馆海洋中。顺昌生态司法基地建设应该充分挖掘珍贵植物特色,突出生态司法文化、互动体验亮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三是调研总结,完善机制。认真开展生态司法基地工作调研,总体把握全省基地建设概况,制定生态基地建设长期规划,详细说明生态基地功能定位,完善生态基地管理制度,总结提升生态基地特色价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宣传效果,营造崇尚生态保护良好氛围。一是加强宣传策划。制定生态司法基地宣传方案,研究阶段宣传计划,每期一重点、一亮点、一特色,避免信手拈来式无序宣传,提升生态司法基地宣传效果。二是加强部门共建。生态司法教育实践基地可以更深入与妇联、教育局、团县委、环保局、林业局、司法局等开展共建,如与环保局共同编写生态故事,与林业局共同拍摄生态微电影,可推荐作为中小学课外活动资料,提供给街头巷尾公益视频播放,扩大生态司法教育实践基地的宣传受众范围。三是加强媒体合作。推进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主流网站的交流合作,实现生态基地宣传报纸上有文字、广播里有声音、电视中有画面、网站上有内容,形成高质量、多领域、广覆盖的生态宣传攻势,使生态司法教育实践基地发扬光大,不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系福建省顺昌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