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通道、救生通道次第开

09.12.2014  18:29

  “通了!

  12月6日10时30分,厦蓉高速公路扩容工程福建龙岩后祠隧道塌方处的“救生通道”终于打通!

  10时40分,被困的工人肖飞第一个走出“救生通道”。

  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

  11时35分,被困的21名工人,全部被成功救出!

  待命多时的医护人员,迅速检查了工人们的身体状况,初步认为没有大碍。

  12时许,3辆救护车打开警灯,拉响警报,载着21名工人,快速驶往龙岩市医院。

  至此,约36个小时的生死大营救,终于画上了句号,让所有关注事态的人长舒了一口气。

   21名被困工人牵动人心

  5日零时许,后祠隧道内,机器轰鸣,灯火通明。工人们正在进行隧道二衬挂防水板施工。忽然,只听“轰隆”一声巨响,隧道上方突发塌方,已经开挖300多米的隧道一分为二,21名工人被困在里面的一截!

  险情报告火速传递,生死未卜的21名工人,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迅速作出指示,要求全力以赴施救。福建省委书记尤权、省长苏树林,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杨栋梁要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科学组织抢险救人。福建省副省长徐钢,省交通运输厅、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安监局等主要负责人和龙岩市领导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指挥救援工作。

  交通工程和安全领域的专家从四面八方赶来。交通运输部派出4名专家,分别从北京、重庆、江西驰援,当日就抵达后祠隧道;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派出总工程师、分管安全的副厅长、工程技术领域高级工程师等,天未破晓就赶赴险情一线。

  龙岩市政府和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迅速从交通、消防、武警、公安、医护等多部门调集了500多人,组成抢险队伍;同时,调来潜孔钻、装载机、大型千斤顶等抢险设备……

   争分夺秒打通救援通道

  交通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专家紧急会商。初步预判,被堵隧道内侧长100多米,上方留有通气孔,21名工人有较大生存空间。但是,隧道内的塌方长约30米、体量约5000立方米,且山体稳定情况未明,抢通作业面窄,施救稍有不慎,可能造成二次险情!

  会议果断制定“两步走”的施救方案——

  第一步,迅速打通“生命通道”,向被堵隧道内输送空气和食物。

  5日14时许,15厘米口径的钢管,从塌方体下方插入,并在千斤顶的推力下,不断向前方探进。

  13时50分,“生命通道”掘进11米。

  15时38分,“生命通道”掘进27米,终于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外侧的救援人员敲击管道,内侧的被困工人作出了敲击回应。通过逐一喊话,确认21名工人全部安全!

  17时许,第一批牛奶、面包、矿泉水等食品,以及手电筒、笔、纸、对讲机等物资,通过“生命通道”源源送入。

  第二步,安全打通“救生通道”,让21名工人脱离险境。

  20时许,救援人员决定启用顶管法施工方案。在液压千斤顶的作用下,80厘米的粗钢管沉稳地向塌方体内推送,待钢管打通塌方体后,工人就可从中爬出脱困。

  时间就是生命!

  为了尽快打通“救生通道”,21时起专家们决定利用矿山法,同步开打另一条“救生通道”,由施工人员在隧道右侧边墙中部,沿壁人工开挖T形小导洞。

  山区冬夜,风头如刀。但是抢险人员忘记了寒冷。隧道内,施工人员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加速抢通;隧道外,交通、武警、公安、医护等人员严阵以待。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救生通道”一寸一寸地掘进——

  6日6时,顶管法、矿山法施工如双龙掘进。

  10时30分,“救生通道”终于全线打通!

  11时35分,21名被困工人全部脱险!

  (特约记者:陈昌和  记者:陈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