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战场,多了一份温情

10.03.2017  00:19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实行床边探视8年,让ICU实现“I see you

  6日下午4点36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内,杨丽珍穿戴着隔离衣帽,坐在病床边陪着老伴邱建光。杨丽珍带了一个切好的橙子,看老邱能坐起来大口大口地吃,她噙着泪笑了。
  老邱才渡过生死劫难。两个月前,他莫名感冒十多天后突然昏迷,而后多器脏衰竭,从龙岩转来协和医院住进ICU,几天前又突发全身剥落性皮炎,经抢救挺了过来。“捡回一条命。”杨丽珍指了老邱一下,然后转过头,对记者身后的医生竖起大拇指。
  老邱的整个治疗过程,杨丽珍都清楚明白。每天下午4点半至5点,她都能进入ICU探视老邱。在探视时间内,管床医护人员会跟她介绍老邱的病情和治疗进展,回答她的疑问,还会提一些需要他们配合的要求。通过探视,她知道医生护士们在竭尽全力救老邱。
  2008年4月,协和医院成立我省首个重症医学科,承担全省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由于所收治患者均属于病情危重、变化快以及机体免疫力差等需严密监护者,彼时国内医院为了预防医院感染发生,通常不允许家属进入ICU病室探视。
  但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从建科第一天起,就建立半小时床边探视制度——每天下午4点半至5点,允许患者的一位家属进入病房探视(其间不能换人),管床医护人员必须在岗,向家属介绍病情、回答提问。
  为了让医护人员更方便监护患者,科主任翁钦永将医生工作区、护士站与病床设计在同一个开放式大平层内。所有医护工作,患者和家属看得清清楚楚。
  也曾有人不理解:“病房内各个角落都有监控,把监控屏幕开放给家属不就行了?”翁钦永却态度坚定:“患者要活,家属想救,医生能救,医患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目标一致、通力协作,我们要尽可能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医患之间不信任,避免治疗效果打折扣。
  ICU 1区护士长郭燕梅对此深有体会。她告诉记者,几年前,科里收了一位30多岁的胰腺炎女患者,医护人员全力以赴拼了3个多月。那段时间,每天她都有家人来到床边加油打气,大家都以为她能挺过去,可最后她还是走了。“那一天送走她之后,我们没想到家属办完所有手续后专门来了一趟科室,对我们鞠躬感谢。”回忆到这里时,郭燕梅声音有点哽咽,“她家属说,是每天的探视让他们看到我们有在努力,让他们放下疑虑,完全信赖我们。
  协和的ICU里,还曾住过一位99岁的老奶奶。因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她在接受气切手术后无法自主吞咽,需要每日吸痰。家属当时的期望是她能在ICU里撑过百岁,结果这位老人直到不久前才寿终正寝,享年105岁。这6年间,每天都有家属在探视时间里进来陪伴,医护人员也在与家属的交流中得知老奶奶一家五代同堂。每年老人生日,家属和医护人员就一起为老人祝寿。如今,医护人员已和老人家属成了挚友。
  ICU,在很多人眼里是生死一线的交换点,是隔绝患者和家属的神秘房间。但在协和医院,因为半小时床边探视制度,ICU有了医、患、家属面对面沟通的温馨画面。
  这是生命的战场,但此时的这个战场,多了一份温情。(福建日报3月8日第01、06版 记者 储白珊 实习生 林弋翔)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杨丽珍、邱建光为化名)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