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诗凯诗:印度瑜伽圣地 素食者的静修天堂

19.03.2015  12:42

  瑞诗凯诗是位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南麓、坐落在恒河岸边的一座小镇,这里地不过几里,人不过数万,却是享誉世界的瑜伽圣地。每年3月的第一个星期,国际瑜伽节都会如期在这里举行,引得各国的瑜伽爱好者蜂拥前来朝圣。

  外国人比本地人还多

  行走在瑞诗凯诗的街头,你会发现这里外国人的数量好像比本地人还多,形形色色的背包客在窄巷中穿梭,许多人背着半人多高的行囊,穿着宽松的瑜伽 服饰。除了小餐馆和商铺,瑞诗凯诗最多的就是瑜伽学校和静修中心了,据称有100多家。全球有资质的瑜伽教练当中,60%以上都在此修行过。慕名而来的修 行者们有些早就有了明确目标,直奔心仪的学校而去;也有些人只是慕瑞诗凯诗之名前来,他们从街头散发传单的当地人手中接过宣传彩页,上面印着各个瑜伽学校 名目纷繁的瑜伽及静修课程介绍。

  这里的瑜伽课程从仅有几小时的体验班到一天、一周、一月甚至长达半年的高级修行班应有尽有,学员既有刚入门的菜鸟,也有功夫精深的瑜伽达人。各 个瑜伽学校的教学水平也是良莠不齐,但凭借着瑞诗凯诗的巨大吸引力,他们倒也不太为生源发愁。当地许多瑜伽学校都是旅馆加教室的结构,采取食宿全包,教学 一体的授课方式。

  这些学校或中心有的偏重教授动作要领,有的注重传授冥想静思,其实这也许是源自于他们对于瑜伽的不同理解。多数外国学员特别是来自各国的瑜伽教 练们往往更加注重瑜伽动作本身的难度及精确度,希望通过进修对自己将来的教学有所帮助。其实对于许多印度人而言,瑜伽首先是一种修行的方式,通过修习瑜伽 他们追求达到一种真正的宁静和身心的高度和谐,这是与神灵沟通的过程,所以他们往往更加注重冥想与吟唱,至于高难度动作,那只是修为到了一定程度而水到渠 成的表现。在印度备受推崇的瑜伽大师,首先一定是精通印度教的古鲁(宗教导师),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如果一名瑜伽练习者不去了解印度教的真谛而单纯追求动 作难度那就是舍本逐末的表现了。至于其他国家衍生出的“减肥瑜伽”“汗蒸瑜伽”等名堂就更令印度瑜伽大师们莫名其妙了。

  甲壳虫乐队的“极乐世界

  瑞诗凯诗不仅被认为是瑜伽的发源地,更是全世界嬉皮士心中的麦加。在瑞诗凯诗,时常能够见到嬉皮士打扮的各国年轻人,他们戴着耳钉、鼻环,身上 有各式文身,顶着一头蓬松乱发,藏红色或者橘黄色的鲜艳头巾和布袋仿佛旗帜般将他们与普通观光客区别开来。嬉皮士们对这里如此钟情,是缘于瑞诗凯诗与甲壳 虫乐队的一番奇特际遇。

  1968年,作为嬉皮士精神领袖和流行文化先驱的甲壳虫乐队在印度灵修大师玛哈瑞诗·玛哈士的感召下来到瑞诗凯诗修习“超觉静坐”。当时的约 翰·列侬和甲壳虫乐队如日中天,他们与众多的嬉皮士一样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却饱受精神苦闷的折磨并陷入毒品和致幻剂而无法自拔。相对于物质丰富、精神匮 乏的西方世界来说,贫穷的印度是一个代表着纯精神的世界,充满了遥远而神秘的诱惑。

  在瑞诗凯诗,列侬及甲壳虫们一度认为找到了自己的“极乐世界”。他们学会了平静地面对外界的评论,重新开拓自己的音乐事业。躲开尘世打扰的音乐 天才们迸发了创作的灵感,在瑞诗凯诗的8周时间里,他们一共创作了40多首歌曲,被认为是甲壳虫乐队的巅峰之作。在《印度,印度》一歌中,列侬写道:印 度,印度,领我进入你的心田,掀开你古老的神秘。我在寻觅一个谜底。我知道我永远不会在这里找到,它将出现在我的意识深渊。印度,印度,请聆听我的祈盼。 我独坐在你的脚边,请不要离开……

  素食者的静修天堂

  甲壳虫乐队静修的精舍如今早已荒废,只剩下时光雕琢过的断壁残垣,而瑞诗凯诗却因为列侬的到访得到全世界的瞩目,其影响如同列侬的歌声一样延续 至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瑞诗凯诗都堪称静修者的天堂。这里是印度教徒的圣地,印度的圣河——恒河在这里结束了喜马拉雅群山中的奔腾,开始进入舒缓的平 原,于是这里被认为是恒河从天界进入凡间的门户。在瑞诗凯诗沐浴恒河水,被认为与修习瑜伽一样,可以让人更加接近神灵的状态。

  瑞诗凯诗三面环山,小城被恒河一分为二,一座罗摩兄弟桥飞架在河上,仿佛连接起了神话与现实、历史与现代。罗摩兄弟桥的名字来自于印度史诗《罗 摩衍那》的主人公——传奇英雄罗摩。自古以来,罗摩与他的忠仆神猴哈奴曼都是印度备受尊崇的神灵,据说力大无穷、善于变化而又忠心耿耿的哈奴曼就是孙悟空 的原型。如今在罗摩兄弟桥上,哈奴曼的子孙——成群的猴子攀着铁索呼啸来去,仿佛它们才是真正的主人。

  不论是薄雾迷蒙的早晨、还是夕阳映衬的傍晚,小城始终静谧而安详,恒河边人们沐浴以及祭神时喃喃的诵经声更增添了它的安静与神秘。作为印度教的 圣城,在瑞诗凯诗见不到杀生,也找不到肉食,连鸡蛋的踪影都很难觅到。这里是素食者的天堂,鲜艳香浓的咖喱伴着简朴的饭菜将你的味蕾唤醒,如同这里简单而 纯净的生活一样,伴随着瑜伽冥想将你的灵魂唤醒。环球时报 记者 宇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