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琅岐区位优势突出 有望变身“海洋渔业城”

16.07.2014  19:13

  中非海洋经济论坛暨第二届中国非洲渔业合作研讨会日前在琅岐举行,中非将合作将琅岐打造成为世界渔业中心

  会议在美丽的琅岐岛召开,吸引了许多媒体关注

  参加研讨会的中外嘉宾合影留念

  核心提示“海上丝绸之路·21世纪对话:中非海洋经济论坛暨第二届中国非洲渔业合作研讨会”日前在琅岐经济区望江楼召开。继今年5月举行第一次“海上丝绸之路·21世纪对话”后,本次对话邀请到来自非洲14个法语区国家的渔业官员以及从事海洋研究的专家前来研讨。会议签署了多份合作框架协议、备忘录,共同发布了《琅岐会议宣言》,这些都为推动中非渔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再创远洋渔业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琅岐区位优势突出

  本次会议由中非合作论坛、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非渔业联盟、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琅岐经济区联合支持主办。

  中非渔业联盟执行主席陈用贵表示,将中非渔业合作基地选址在琅岐,不仅是战略上的考量,也因为琅岐优越的区位地理条件。“琅岐三面临江、一面临海,唐代时,东南沿海对外交流的重要港口——甘棠港就在琅岐凤窝,它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最重要的古港之一,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有六次在琅岐港区候风扬帆出海。

  “非洲海岸线漫长,渔业资源丰富,而琅岐港口资源丰富,渔业历史悠久,交通与地理区位优势明显,项目建成后,将有力带动中非海洋鱼类产品贸易的交流合作。”琅岐经济区管委会主任杨木泽表示。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与技术促进系统中国区首席代表胡援东认为,中非之间的合作,此前存在信息不畅、渠道不通、数据不准的情况,通过这样的交流与沟通,可以推动中非之间的互信理解;同时,在渔业领域实现中非合作,可以改善中国在非洲较为单一的投资模式。

  塞内加尔驻华大使阿卜杜拉耶·法勒表示,中非的项目合作应调动起非洲和中国人民的动力,“希望中国继续加大对非洲的投入”,渔业合作是中非之间六大领域合作项目之一,双方要以“亲、信、双赢”为准则实现渔业项目的推进。

  该项目的发起方之一,尧山国际董事长薛钰在采访中表示,琅岐是一个处女地,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特别突出,发展空间巨大,“你认为能飞多高就能飞多高,想做多大就做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