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环保鼓励新能源汽车 天津治霾不再靠“刮”

08.11.2014  10:52

治霾基本靠刮。”一位职能部门负责人曾这样形容最初治理雾霾时的无奈。国务院发布“大气十条”后,天津先后制定实施《天津市清新空气行动方案》和“大气污染防治12条”,提出治理雾霾需要科技支撑、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为“治霾不再靠刮”打下长远基础。

在位于宝坻开发区的天津首个大规模集中供热地源热泵项目现场,高耸的烟囱不再冒黑烟,取而代之的是大型水泵的运转声。地源热泵将地下水的热量提取后,通过压缩机升温再传导到用户端,既不会导致地下水超采,又大幅减少燃煤锅炉使用。宝坻开发区供热站负责人王宝军介绍:“去年园区投资5000万元新建地源热泵项目,取代原有的两台20吨燃煤蒸汽锅炉,供热15万平方米,每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碳96吨,氮氧化物29.4吨,烟尘19吨。”天津市建委副主任穆怀国介绍,2012年开始,天津在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淘汰燃煤锅炉房,统一改燃并网,三年来累计减少燃煤135万余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1万余吨、氮氧化物6万吨,中心城区热源结构中集中燃煤热占比下降近25个百分点。

雾霾倒逼天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天津市工信委副主任贾泓介绍,到2016年底,天津首批确定的1.2万家企业将实现转型升级,到2017年,天津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要比2012年降低20%。从2010年开始,神华集团天津大港电厂对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几台机组进行环保改造,分别装配了先进的脱硫塔、除雾器等设备,现在部分污染物的排放值甚至接近燃气水平。天津今年起对占全市工业燃煤量90%以上的98家废气排放企业实施在线监测,提升污染源监管水平。天津市环保局副局长谢华生介绍,截至9月底,全市已完成火电机组除尘改造5台、脱硫改造5台,2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全部完成脱硫、脱硝、除尘处理,同时不再审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新增产能项目。

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天津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加快发展替代燃油、减少排放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天津市科委安排近亿元资金扶持相关科技小巨人企业发展,并出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机动车限购政策中也特别规定新能源汽车不受总量控制、节能车摇号“一摇即中”。今年1—9月,天津新增电动汽车数量是去年全年的10倍。到2015年,天津将推广应用1.2万辆新能源汽车。

雾霾治理离不开环保技术产品的研发转化。天津市科委组织成立京津冀环境监测仪器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包括京津冀三地的30余家环境监测仪器领域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2013年初,天津市在滨海新区成立环保节能技术超市,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推动环保技术和产品市场化推广。这是全国首家集节能环保技术、产品、咨询、设计、监测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目前累计达成合作意向280余项,预计实现技术交易额1.5亿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平均2天就有一项技术交易意向,成立以来已经有600多家有治污需求的企业在这里买到了想要的技术。”超市运营管理部部长桑换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