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如道歉 手机评测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轰轰烈烈的罗永浩PK王自如大战结束后,业界获得的不是宁静,而是更多的讨论,各种阴谋、阳谋都被搬到纸面上来,大家激烈的交锋。而问题也从耐不耐摔,散不散热,扩展到信任、道德、原罪等话题,变得愈发沉重。这场罗王大战,最终也以今天早上王自如发表道歉声明最终划上句号。热闹过后,我们需要反思的是评测还值得一看吗?
评测不应动摇立场
在国外,或者说最理想的情况下,评测机构或者评测媒体应该避免接受手机厂商的投资,甚至手机厂商的广告,甚至手机厂商的送测手机。直接从市场上自行购买,自发评测,评测后低价卖给网友,收回部分成本。
那评测机构或者评测媒体靠什么吃饭呢,可以放广告,只要不放手机厂商的广告就好。也可以接受别人的投资,不是手机厂商的投资就好,或者接受网友的打赏。这样也许会很艰难,但这是手机媒体、评测机构必须要保持的。瓜田李下,这个成语中国人都懂。
欧洲有一个DxO Labs推出的DxOMARK,会对所有单反和热门相机进行评价打分,较为具有权威性。而其收入是靠卖图像处理软件来获得。这个软件可能会因为这个评分而获得更多人的关注,而这个软件和实验室也通过这一相生相伴的业务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如果国内的评测机构在评测手机的同时,也推广自己的App或者系统UI,其实是较为合理的,用户也会理解其在硬件和软件的用户体验方面的专业度。
要么被洗脑要么被误导
众所周知,现在的手机厂商大战已经进入白热化,远比当年的彩电大战、PC大战来的激烈的多,不仅老大要练习口才,登台秀才艺,员工也要充当粉丝,或者拉上亲戚朋友充当粉丝,并表现的天真、狂热。一句话,都不容易!
在这种惨烈的生存环境下,拉不下面子的摩托罗拉、诺基亚纷纷凋敝,而国产品牌则一波波登场,在微博上竞相争夺眼球。生存还是死亡,在此前提下,厂商做什么貌似都是有理由的,何况是一些营销。最大的营销在于其发布会,其实我感觉不参加厂商的发布会,反而会对产品有着更清晰的认识,因为产品发布会的洗脑太严重了。人造的氛围,精心编排的产品介绍,只把自己华丽的一面展现给用户,并不断强化。
如果不选择洗脑,而非常实在的去完全信任一个媒体,则有可能被误导。因为一个客观事实是,每个手机都有很多BUG,或者设计上的,或者制造上的,或者软件上的。也许其刚出厂时候有500个BUG,最后退市的时候,已经完善到只剩下80个BUG,但这些BUG还存在,只不过不会给用户体验造成很大的影响罢了。
每个手机都有问题,只揪住问题不放,而不能从整体上判断手机,就会给用户造成误导。但谁有发言权给手机下一个综合的评价呢,其实手机生产厂商都不能,因为他即使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产品,但也不足够了解对手的产品,所以推荐哪个产品值得购买,纯粹是一个比较主观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