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的选择比“状元笔记”更该学

21.07.2014  10:47

  最近这几天,高考“状元”的笔记在网上热销,在淘宝网首页一搜索,能找到1000多件相关商品。(详见本报今日A6版)

  今年江苏有40多万考生参加高考,而各地的高考“状元”总共也只有20多个,这些万里挑一的“精英”,身上自然有很多可资借鉴的地方,这也是“状元笔记”走红的根本原因所在。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该从“状元”的身上学些什么?

  一本“状元笔记”,说到底就是一个高分考生的心得体会、学习思路,显然未必适合所有考生,简单地买过来生搬硬套,效果如何很值得商榷,说不定到时候,不仅没学会跑步,把走路的基本功也丢了,得不偿失。比起“状元笔记”,更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学习“状元”的共性,学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共同点。今年6月25日,扬子晚报刊登了全省各地20多位“状元”的学习方式,综合起来看,坚持不懈,善于总结,爱看课外书是不少高分考生共有的“学习秘诀”,这些“秘诀”,才是真正值得学习借鉴的。

  其实,比起学习“状元”的学习方式,更该学习的是“状元”的选择。今年高考季,有两条关于“状元”选择的消息让我们印象深刻。第一条是上个月的一则新闻,说的是去年辽宁高考文科“状元”刘丁宁,入读香港大学一个月后,放弃72万全额奖学金,退学回到本溪高中复读,希望能考上梦想中的北大中文系,结果今年高考又考了“状元”;第二条是7月17日本报报道的一则消息,扬子晚报记者追踪采访江苏20名“状元”的专业选择,发现今年的“状元”不像过去那样“功利”,一个劲地往经济等热门专业挤,而是遵循自己内心的选择,把儿时梦想放在首位,最后的结果就是专业的选择五花八门,更加多样化。

  我们说要学习“状元”的选择,正是学习“状元”们这种遵循内心,追求独立人格的人生态度。众所周知,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更加多元化的时代,360行,“行行出状元”。考上大学只是人生的一条路径而已,并不是你今后生活幸福、人生成功的保证。而把“状元”们这种选择背后体现出来的人生思考,带入到高考备考、大学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中,才是最有意义的学习。

  钱学森有句著名的世纪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相信只要越来越多的高考生、大学生坚持不懈地追求独立人格和人生梦想,终有一天,我们能给这个世纪之问一个完美的答案。(扬子晚报评论员 周茂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