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特色农业牌,拓宽农民致富路 ----- 连城县人大持续监督助推特色农业发展侧记

04.12.2014  01:19

在雄奇毓秀的冠豸山畔,一座座大棚、一方方良田,沿着蜿蜒的青山铺展而开,新时代的田园风光映照着这片丰收的土地。花卉、地瓜、木竹、白鸭、黄兔、蔬菜等诸多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拼贴出连城农业蓝图。“在县人大代表的呼吁下,政府在大棚建设和土地流转方面都给予大力扶持,我们对发展很有有信心。”2014年12月2日在连城县揭乐乡的连天福铁皮石斛种植基地,100多亩的钢构大棚中工人们正穿梭往来,项目业主何伟高兴地介绍道。

“连城是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县,白鸭、兰花、黄兔、地瓜等农产品被誉为连城 ‘四宝’,‘一鸭一兔三颗草,半个连城种地瓜’是对连城农业的真实写照。连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开达说。近年来,连城县人大常委会每年都将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列入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积极推进连城县特色农业发展建设。

2012年6月,连城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视察组对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项视察,视察组察看隔川金线莲培植基地、揭乐铁皮石斛培植基地、葡萄园基地和朋口镇兰博园,听取了全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汇报。参加视察并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县人大代表项新文认为,连城特色农业虽然已具备自然和资源的优势,但仍然存在规模偏小、科技研发能力低等问题。政府要积极作为,在注重生态发展的前提下,坚持示范带动,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另外,一定要突出科技引领,提高本质,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提高特色农产品生命力。江月芳代表提出,目前特色农业产业品牌效应还不高,政府要积极引导加大品牌创建,扩大连城特色农产品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力。县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代表建议,设立特色农业规模发展风险基金和农村规模经营贷款担保基金,成立了县特色农业专业合作总社,出台了特色农业品牌创建规划和扶持政策。

连城县人大积极发挥代表“智囊团”作用,积极组织特色农业带头人罗远雪、饶春荣、等市县代表,走村入户、进企业了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为特色农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推动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2013年2月,县第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江盛宏、黄振荣等代表提出:“发展特色农业要突出培育优势,要用抓培育优势工业产业的思路和方法抓优势特色农业的培育。”该建议得到县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当年的重点跟踪督办建议。4月,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对连城县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调研中马连英代表提出,连城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很多,但发展的制约因素也非常多,比如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土地流转难等问题仍然没得到解决,政府一定要想法设法破解这些发展瓶颈。傅文达代表提出:“做好特色优势关键还要加大上下游配套产业的发展,积极培育农业新兴产业;要抓好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特色农产品连城专属身份。”县政府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办理建议,建立了地瓜、白鸭、花卉、黄兔等特色产业的专业农民培训体系和连城特色农产品安全追朔体系。

经过几年的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已取得明显实效,但特色农业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还比较低,产业化经营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一定要加大这方面的监督,建议今年常委会专题听取并审议县政府关于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在研究2014年监督计划时吴开达如是建议,该建议得到委员的一致赞同并列入监督工作计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今年1月23日,县人大召开第十七次常委会,专项听取并审议了县政府关于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审议中,县人大常委会农经委主任邓土炎提出,做大做强农业产业龙头首要的是解决资金问题,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建设蔬菜、畜禽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县人大代表俞志武认为政府应大力引导企业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企业和农户对接,通过企业实现农户生产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步伐,促进农民增收。在分组讨论的基础,县人大常委会汇总整理并提出6项审议意见,该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列入10月份的审议意见办理情况满意度测评,提高监督的刚性。4月,县政府根据意见出台了《扶持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实施意见》《花卉和白鸭产业专业人才引进办法》等系列政策措施,加快连城特色农业发展。

特色农业产业化为连城 ‘生态美百姓富’探索出一条成功路子,今后县人大会持续加大监督,让特色农业迸发更强的发展后劲。”吴开达说道。截止目前,连城县农林牧渔等特色农业总产值由2011年23.1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3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6672元增长到2013年9563元,大大拓宽了农民致富路。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