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深度开发,需要更多突破

04.07.2015  11:39
  我省农业优势、劣势同样突出。山多地少,耕地稀缺,在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上比不上耕地大省。同时,我省具备农业多样性资源丰富、闽台农业合作密切等优势。为寻求农业上的突围,我省的战略是以特取胜。

  我省今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建设闽东南高优农业、闽西北绿色农业、沿海蓝色农业等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重点扶持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烟叶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省发展特色农业的成效显著,特色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日益成熟,特色农业作为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加深,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企业日益增多。受益于闽台合作,我省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点已达2200多家,资产总额达380多亿元,年接待游客突破6000万人次,年营业额85亿元。

  然而,随着科技和生产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特色农业的产能在保证百姓基本物质生活需求上已不存在问题,甚至频现产能过剩,引起农产品滞销。加之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以及跨学科、跨界等创新方法迭出不穷,特色农业深度开发不仅势在必行,更遇上了前所未有的良机。这显然要比错峰种植、创新营销等提高市场价值的传统方法,更具有社会经济效益,是一个巨大的新“蓝海”,需要充分把握。

  首先,农产品的深度开发要彻底,人无我有。昨日本报刊登的《畲药产业成为扶贫利器》一文透露,畲药种植在福安已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且在育苗、组培等农业产业链前端实现了产业开发。但是,深度开发的空间仍然广阔,比如,搜集畲族传统药方,进行成药开发;发展日化产业,将畲药特殊疗效植入日化产品;广泛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加工业,不仅仅只是目前的药膳和保健茶。

  其次,开发技术高端化,人优我特。以我省最大胡萝卜种植基地泉州为例,胡萝卜年产量逾30万吨,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因为关联企业没掌握到精专的核心技术,只能给食品厂提供紫菜包或泡面蔬菜包的辅料,利润微薄。而早在本世纪初,我国工业化胡萝卜素提取率高达70%,高胡萝卜素含量浓缩汁首先在我国问世,跨入国际领先水平。据估算,一亩胡萝卜产量可满足50人一年的保健需求,7万亩的胡萝卜产量通过深加工可满足350万人一年的保健需求。

  再次,要在三次产业融合的基础上,实现产业集群化,人有我优。以“中国笋都竹乡”南平为例,该市提出,提升一产、主攻二产、培育三产,到2019-2021年,重点发展超300亿元产业集群1个(竹板材),超100亿元产业集群4个(竹工艺品、笋竹食品、竹纤维、竹文化旅游及商贸服务业),超50亿元产业集群2个(竹炭、竹生物医药),超30亿元产业集群1个(竹工机械)。

  不仅是蓝莓产业,我省已有和将有的特色农业有很多,若能不满足于浅层次经营开发,充分挖深挖透,将激发农村发展的无限空间,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特色农业的路还很远。(方炜杭)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