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化”尊师不应成为教师节的“潜规则”

08.09.2016  21:19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来了,孩子们乐了,那是因为自己可以为老师送上一份表达心意的礼物,还因为老师放半天假,自己也可以沾光休息半天。家长们愁了,那是因为不知道今年又要让孩子为老师准备什么礼物,既考虑是否所有老师都准备一份,又担心因“厚此薄彼”而让孩子得不到老师更多的重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国当初设立教师节的初衷是为了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提高教师地位,但近些年来,原本是向教师们致敬的教师节,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悄然变味。

  据了解,不同学习阶段的孩子为老师准备的礼物也各有不同。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主要以贺卡或鲜花为主;初中阶段有的是贺卡或小饰物,高中阶段特别是高二、高三,孩子差不多是成人了,觉得礼物太“小气”也拿不出手,加上教师节和中秋节紧挨着,表达方式不再是礼轻情意重了,往往送的是月饼提货卡、超市购物卡等有价卡券,有的还要在酒店摆上一桌。

  笔者认为,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师这一职业也受到社会和学生家长越来越多的尊重,这本应是件好事。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老师表达一份敬意,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但是,如果把表达敬意的方式用纯物质化来代替,甚至夹杂着个人为孩子谋求“特殊照顾”的想法,那么家长的此种做法无异于包工头向政府官员行贿以获得某个工程的承包权。如果老师把家长的过度热情当作是一种理所应当,那么个人认为是对教师这个光荣职业的污辱。

  笔者认为,师生关系既是一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又是一种感恩与被感恩的关系,所以才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这种正常的师生关系是纯洁的、健康的,如果过度物质化,那么就有可能把这种关系世俗化,从而演变成销售者与消费者的功利关系。我们需知道,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家长,今天的学生明天也有可能成为老师,那么从小目睹这种物质化的表达,影响的不仅是今天的校园风气,也将影响着明天的社会风气。

  教师理应受到尊重,这种尊重不是仅仅从学生及家庭获得,而应是全社会。笔者认为,对老师的尊重,不是在教师节这天给老师送了什么礼物,而是当老师不再担任学生的老师时,学生和家长对老师还保留多少敬意,更是当老师光荣退休之后,这个社会还能为老师做点什么。我们既不希望看到类似黑龙江省依兰县高中女班主任冯超群索礼的“闹剧”,也不希望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开除生病教师的“先例”会成为老师们的将来。当子贡尊师、程门立雪的美谈能家喻户晓、人人仿效时,那才是设立教师节的最大意义。(泉州市丰泽区委文明办洪春来供稿)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