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纳入化妆品范畴进行监管 推广不能“吹牛”咯

24.07.2015  13:25

   宁德网消息(记者 蓝青 文/图)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以下简称修订草案),再次明确将口腔护理用品纳入化妆品范畴进行监管。修订草案同时提出,化妆品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虚假宣传产品功效,不得宣称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也就是说,我们常在牙膏包装上见到的“4周美白”“牙龈止血”的字眼,很可能就不能再出现了。

   为什么牙膏会变为化妆品?

   其主要目的是清洁和美化,符合化妆品定义

  修订草案明确化妆品定义: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用于人体表面(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牙齿和口腔黏膜,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以及保持其处于良好状态为目的的产品。

  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关于修订草案的说明中指出:“牙膏等口腔护理用品的主要使用目的是清洁和美化,符合化妆品定义。”据国家食药监总局规定,化妆品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以商标、图案或者其他形式虚假宣传产品功效,不得宣称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不得使用他人名义保证或者暗示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

   牙膏有美白牙齿牙龈止血功效?

   没有这么神奇

  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超市发现,市面上的牙膏琳琅满目,价格从3元一支到30多元一支不等,其中8元以上20元以上的牙膏成主力军。牙膏包装上宣传的功效也五花八门,其中多见“特效美白”“防止蛀牙”“牙龈止血”等字样,还有“去火清热”等字样也屡见不鲜。

  昨日下午在市区天湖东路一家超市,记者看到一名女性市民正带着女儿挑选牙刷,最终她选择一款包装上显示有“3D炫白”字样的牙刷和一款儿童防蛀牙刷。“这么多品种,都不知道哪种牙膏效果好!”她向记者表示,她相信牙膏包装上声称该产品有疗效性的说法,“这一支牙膏要十几块钱,卖这么贵,应该会比那些几块钱的有用一些吧。”

  事实如此吗?有专家表示20元、10元、3元的牙膏实际上差不多,主要是商业概念的炒作。牙膏的主要成分,比如说摩擦剂、粘合剂、洁净剂、芳香剂都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牙膏的主体材料成本大致相同,贵出来的就是一些添加剂,例如一些抗过敏、止血、美白的成分。但牙膏在口内停留的时间并不长,一些所谓有“特效功能”的牙膏,其“特效成分”在短时间内发挥药效很难。比如加“钙”牙膏几乎无法为牙齿补钙。现阶段牙膏的基本作用是清洁口腔、清新口气、抗过敏、防腐抗菌等,无论什么功效牙膏都不能代替口腔治疗。一旦有了牙病,还应该积极去医院治疗,而不能依赖于牙膏。

   ■新闻链接

   如何正确选择牙膏

  1.不能只盯着价格,觉得价格高的就是好的。

  2.不要盲目轻信各类广告,如果没有口腔问题,选择普通清洁型牙膏即可。

  3.要选择正规品牌的牙膏。

  4.不同功效的牙膏最好交替使用,防止给口腔中的特定菌群一个长期不变的适宜环境。

  5.成人、儿童牙膏在氟含量上有区别,因此成人、儿童的牙膏要分别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