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法情
主题: 【爱情与法情】
时间:2014年8月4日, 8月12日
地点:闻思讲堂学佛群1
开示法师:智慧法师 宏海法师
主持人:苏军敬
嘉宾:孙博红
讨论提纲
1、以佛法的角度看,爱情是什么?
2、佛法修行者的感情,哪些是法情?哪些是披着佛法外衣的凡情?
主持人按语:
佛法修行是一个过程,在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感情关系,其中力量最大的一种感情是爱情。无数的事例展示了爱情的强大力量,当这种力量在佛法修行者身上发挥作用时,情况就变得复杂而敏感。但是对于勇猛精进的佛弟子们来说,这是一个无须回避的话题。另一方面,法情,是渴求法意的情,是因佛法而有的情,是觉有情的情,是慈悲与智慧兼行的情。当爱情与法情相遇时,该如何去看待?该如何去对待?
【缘起】@孙博红 与@童凤英两位佛友在闻思讲堂学佛群1探讨关于七夕节来临之际,应该如何引导学佛人看爱情电影这个话题,引起了大家的一致关注,并把话题引申到学佛人应该如何看待爱情、如何把爱情转为法情,转染缘为净缘等。于是,就有了这两次关于爱情和法情的沙龙讨论。
【主持人】法情,是渴求法意的情,是因佛法而有的情,是觉有情的情,是慈悲与智慧兼行的情。爱情,则是排他的,封闭的两个人之见的恋着之情。
@那妞:这确实是现实中很实际的一个问题。
@童凤英:这也是把很多人困在其中的一个问题。我觉得影视等社会媒介传递给大家的爱情永恒,天长地久等观念是颠倒的,是一个妄想。爱情的保质期一般就18个月,当然也有个案。那么爱情保质期过后,我们拿什么来抵挡无尽的岁月?我个人认为,把爱情转为亲情、最好是法情。那才是最牢靠的、最保险的绑定。
@孙博红:虽都未脱“情”字,一个因法而生,一个因欲而结。末学以为,这可能是根本的区别。
@童凤英:我觉得有理。因为这根本的区别,对生命的导向便截然不同,当下生命的境界也截然不同。 一个是法喜,正能量;一个是患得患失,滋生烦恼。
@孙博红:一个是走向广阔,一个是堕向狭隘——女居士常见的争风吃醋,便是表象之一。
【主持人】一般来说,爱情是有物质基础的,身体与财富。从佛教的角度看,是三界中与妄想执着相关的欲望。
@那妞:可是,爱情难道不是美好的么?
@童凤英:那种美好是短暂的,无常的,不究竟的。
【主持人】财色名食睡,五盖中,虽然没有直观的“爱情”,但是我们可以看见它的要素就在这五盖中。
@孙博红:爱情的美好,只是暂时的愉悦而已。只有当爱情转为以责任为核心的亲情,才能长久。
【主持人】爱情美好,是梦中的美好,是颠倒的美好。因为以执着、驻留为特征。
@孙博红:是欲乐。
@那妞:那么,在学佛的路上,是要规避或淡化爱情么?
@孙博红:不是规避和淡化的概念吧,是超越,个人以为。
【主持人】升华,或者转化。
【主持人】爱情,实则是以自己为中心,散发出的欲求之情。而有的人,能感受到“只要对方好,就行,自己无所谓”,这个感觉还是满足于自己的“无私感”。
@孙博红:对方是自己的投射而已。
【主持人】所爱的对方,实则是自己意识加工过的影像,并非就是对方本身。毕竟,对方也是“无自体性”的缘起中的相对存在。
@孙博红:从心理学角度,每个人爱上的,不过是自己的影子或缺失的自己 ,二人生爱,因往昔种下的因缘,因未断的淫念,是轮回的绳子。
【主持人】两个人之间的即使踏上了感情之路,实则是“共业种子”生起了现行,尽管如此,也是各人抒发着各人自己的感情。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爱对方,实则是在爱自己。
@那妞:那么,爱情,在佛教里,是被完全否定的咯?
【主持人】佛教不否定任何东西,而是要看清它,不被幻相所欺瞒。
@孙博红:是需要超越的。
@中道别苑:我们能界定一下什么是爱吗?
@德山闲人:情也好,欲也好,我觉得还是因为人本身吧!情执也好,法执也好,追到根源,还是人跟人产生的关系!喜欢那个法师的讲法,喜欢某个地方,喜欢某个人,都是有情的分别而生。有的是前世留的情,有的今世生情来世果!风景再好是留不住人的,因山石草木皆为无情。人遇人遇事触景生情留住了心,有情来下种便有了轮回。所以我们会有好想去的地方,好挂念的人,好熟悉的环境!这样情识不断,八识不转,五蕴不空,转来转去最后又回到原点!
@巍巍:佛教不是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幺,那么爱情是否也包含在法里?
【主持人】当然,我们今天的主体是“爱情与法情”。不过,可以先讨论什么是“爱”。
【主持人】爱情,爱情之爱,与母爱之爱不同。爱,不同于爱情,我们的主体是爱情和法情。如果要说“爱”,可能在佛教里有“贪爱”或者“欲”与之对应。
@中道别苑:喜欢与爱的区别是什么?爱情之爱,亲情之爱,友情之爱,所有爱,都有共同点。
@小宇宙:一般意义上的爱情是自私排他的,双方互相归属,容不下其他。
@童凤英:正是因为这些染缘把我们牵扯在轮回里,所以我们才要借助佛法的力量转染为净,争取在这一世把上一世的缘了断。
@符晶晶:爱,是很纯粹的一种感觉,没有分别。只是付出,真诚的自然的发生。
【主持人】没有分别的爱,实则是往“慈悲”上靠了,也就是“法情”,觉有情之大爱了。
@孙博红:世间爱有太多种,一一列举分析那得老长时间,其实凡夫情都不脱一个“执着”。
@童凤英:以我为中心的执着。
@孙博红:凡情是都是自我为中心的,包括一般被歌颂为最无私的母爱。一个母亲如果能爱自己的孩子与爱天下所有的孩子同样无分别,那就是慈悲而不是世俗之爱了。
【主持人】世法里的爱,核心是执着。如果说纯然而没有分别的爱,那已经不只是世法的爱,而是往“慈悲”的角度迁移了。无欲求的爱,是一种祝福,实则是有“同体之慈,无缘之悲”的气息。
@德山闲人:爱情也好,法情也好,情到一处,该断不断,必受其害,此时就该打七了!
@童凤英:法情也要断吗?
@孙博红: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中道别苑:爱是为对方着想,在照顾对方情绪的前提下逐步引导对方过上符合规律的生活。
【主持人】爱是为对方着想,在照顾对方情绪的前提下逐步引导对方过上符合规律的生活。这是最常见的提法,对于未明心见性之人而言,很危险,因为会以“爱”的名义做业。当自己还不善知因缘的时候,还不知道该符合的“规律”是什么的时候,就危险了。以颠倒见、染污见引导自己与他人,很危险。前些时间看到宏海法师的朋友圈里说一老太太说要给他们介绍对象,老太太也许也是出于一种“爱”吧?但,那是以颠倒见来行事。
@施海松:很有收获。人非神非佛,爱,如能多点慈悲少点贪取,多点清凉少点执著,多点无我少点自我,就很好……
【主持人】因此,一般说的“爱情”(单恋不算数),本质上是宿缘的成熟,是贪欲为主导的贪爱之无明烦恼事。
@中道别苑:夫妻间就不是修行吗?
@那妞:咱们不谈那些被掺杂了钱权等仅披件爱情外衣的赝品爱情,咱们谈谈一般认知里的美好爱情。美好的爱情里,也是有奉献,为对方奉献一生、奉献生命的很多。美好爱情里,夫唱妇随互为增上的也很多,比如林徽因夫妇,为社会贡献很多。对这样的爱情,佛法怎么看呢?
【主持人】爱情之美是业力所牵,妄想分别中的快乐。
@孙博红:@苏军敬 说的对。你了解过林婚姻的全部吗?比如梁思成对后妻林纾说的话。
【主持人】林与梁的事,其实至少有一个环节可以看到:林很自私的。 徐的颠倒见更明显,一出戏中戏。演戏的人把自己也给迷住了。
@孙博红:当面听百岁叶曼老人说话几次:十对夫妻九对是冤家,还有一对在撒谎,所以叶曼老人的话,是一辈子看到的世相总结吧。
@中道别苑:还有一种可能:叶曼老人可能在撒谎。
【主持人】诸法无常,一切都是因缘中的事。不觉,只是在梦中追梦。
@那妞:镜中花,水中月?
@孙博红:马克吐温说:上帝创造男女,其本意不过是为了繁衍,人类太奢侈,于是有了爱情,爱情,是淫欲的包装纸。
【主持人】80年的夫妻缘份,相处了79年,还没有完全闹崩了,有一个先离世了,大家就会觉得是美满姻缘,内种的滋味啊,哈哈。10年的夫妻缘分,第11年闹崩了,就说前10年也是孽缘。种种的种种,离开了因缘来看待,是妄想分别之见。80年也好,10年也好,都是因缘中的事,而其中的那么丰富的内涵,如何判断美满与否?都是梦中追梦,梦中说梦。
@施海松:孔子说忠恕二字行终身,感觉慈悲既包含智慧,也包含着包容接纳理解,所以有时也不必打扰别人的幸福……
@德山闲人:法情一词不知何解?最后会不会变成法执!
@孙博红:@主持人,法情这词,是师兄列出,能否向大家解说一下,如何是法情?
【主持人】法情,与佛法有关,与觉悟有关,有慈悲与智慧有关。@孙博红 反正凡夫学法之路上,一时是脱不开情的,就看是哪种情了。觉有情,是“菩提萨埵”的中文意思。是觉而有情,这个情是慈悲。觉是智慧,是智慧与慈悲兼行的情。在日常中,我们学习(临摹)“觉有情”之情,转化“贪爱之情”。在过程中去变化。@孙博红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法情,是没有欲染的情,是布施,是给予,是不执著的呵护。
@vivian-Zhao:那法情的美好又在于什么?
【主持人】觉有情之美,不是“贪爱之情”的美可以相提并论的。
@施海松:法情是觉悟的爱,升华的爱,悲智双运。
【主持人】让情窦初开的孩子,发起慈悲的大爱,扎实地踏上觉悟之路,岂不更好。法情有两种:一是,相互促进于佛法修行道的情;二是法之情,觉有情之情,是一种证量的流露,是慈悲。爱情,不是说灭就能灭的,因为业力在,该一点点去消受的,还得自己各自去努力消受。
@孙博红:不多情不入娑婆。
@Liu Yuan:这样说凡间的爱情都是镜中花水中月,有存在的必要吗?人人都从情窦初开就觉悟,还有人类吗?
@孙博红:怕人类不存在的担心,实在是不必的,怕的是大家一遍遍在轮回里转圈不肯出去。
【主持人】就像当年,太虚法师在北大做讲座,有人问大家都出家了,是不是人类就没有后代了。太虚法师问那个女生,你会出家吗?女生说不会。太虚法师说那就没事啊。你不会出家,也会有很多别的人不会出家,会生小孩。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业力是在的。理上是这么讲。事上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缘。每个人都要自己去修、自己去消、各自去受、各自去转、各自去化。
研讨暂告一段落,我们就迎请法师做开示。
【智慧法师开示】今天的讨论,大家都有所指、都有所见、都有所想、都有所解,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下爱情和法情之间的不同之处和共同之处。
要看爱情,我想从12因缘去说,那么十二因缘是按缘起论对人生进行分析,它将人生过程分为十二个彼此成为互为条件或者因果的环节,最初的就是无明,无明就指的是心的无知,包括不明善恶,不明佛法的教义,就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无明接下来就是行,行下来是识,识下来是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老病死。包括是忧悲苦恼。
十二因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就是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其中无明和行属于过去世,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属于现在世,生和老死是属于未来世。十二因缘的三个阶段中有两重的因果:过去因和现在果,现在因和未来果。过去因是无明和行,无明是过去世的迷惑,行是过去世的造业。现在果是识、名色、六入、触、受,正是由于过去因才有了现在的果,这就是第一重因果,过去因被称为“能引”,现在果被称为“所引”。 现在因是爱、取、有,爱和取是现在世的迷惑,有是现在世的造业。未来果是生和老死,正是由于现在因才有了未来的果,这就是第二重因果,现在因被称为“能成”,未来果被称为“所成”。
正因为人和人之间有现在的因,就是有了爱,“我要得到她”,那就是取,取和有就是要得到,得到以后,“我要去爱,我跟她有因缘”,这全是过去世的因缘、能引、业因,感召今生的所引。
前世因感召今世果,如果某男和某女,两人有一个前世的因,感召了一个今世的果,果感到了,两个人成为夫妻,夫妻就是,爱情的所缘和引缘相结在一起,两个人就结合了,如果知道了前世因感召了今世的果,今世又再把这个因继续造下去的话,那我们就是生死轮回。 两人结合以后,从这里面可以开始分法情,如果两个人一直贪恋着欲望 不懂欲望的坏处,我们要知道,爱欲之人犹如逆风扬尘,逆风持火。在《佛说四十二章经》中讲到了,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这都是佛陀用种种比喻,来说明欲望对我们人的危害。乃至如果我们在这里面迷惑,对爱欲、取呀,分不清轻重、不取舍的话,那么由于这个“爱”,就会堕落,就会牵引着我们在六道里面生生世世去轮回,就去沉沦。
有爱情是前因。我们不是说因缘果报吗?如是因,感得如是果。如果这个因刚开始是以爱情连接起来的,但如果我们能把爱情转化成法情关系的话,那这就不是沉沦了,这就是升华、是超越、是解脱。
那什么是爱情?爱情可以演化成法情,也可以堕落成轮回。打个比喻,人民币好不好?人民币本身它是中性的,不善不恶。如果我们把它运用不当,贪恋它,就会被钱出卖,堕落在钱的欲望里;如果把钱用来做善事、做布施,广种福田,那么这就成了我们增长善缘、增加福报的一个工具。 同样的一个道理,爱情本身也没有善恶。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个友好。
如果你把爱情看的很重,沉沦于爱情、贪于爱情,从欲望当中拔不出来的话,那你就会永远沉沦,就会被爱情的深渊被吞没。如果我们从爱情中把对方彼此当成修行的增上缘。如果这样利用好了,比如男方如果能利用好,就可以度化女方,甚至包括与女方相关的所有的因缘关系都能度化。这就是一种升华和超越。
那我们说什么是法情?法情里不夹杂任何的欲望、私念,是理智的,它包含有很丰富的大慈大悲、大智慧。法情就如同佛陀的爱,对众生的爱。他不会对任何事物产生留恋和染污,是纯粹的让一切众生都能得到利益,是一种大慈悲的超越的升华的爱,是一种无限正能量的爱,它是解脱的爱、超越的爱、平等的爱、清净的爱、没有污染的爱、是慈悲的爱、是真诚的爱、智慧的爱。所以说法情就是一种慈悲和智慧。
那如果我们把爱情处理不当,那它就是染污的爱,是贪欲的爱,是嗔恨的爱,是愚痴的爱,沉沦的爱、轮回的爱,那这种爱就是爱情,处理不当的话就会堕落在爱情的欲望当中。如果我们处理得当,那就会从爱情中升华出另一种爱,把自私自利的爱变化成博大的爱、慈悲的爱,如同《弟子规》中所说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这里面的“泛爱众”就是要广泛的去爱一切人,那这种爱不是世间的爱,不是男女的爱,也不是私欲的爱,也不是占有的爱,纯粹是一种包容、慈悲、智慧、端庄,没有任何染污,是一种理智的爱,所以说我们要分清。
俗家人可以结婚、生子,但要把握好这个平台。一旦把握好了,这就成为度众生的平台,是繁衍后代、延续生命的平台。如果不把握好,这就成为了一个沉沦六道轮回的地方。 佛陀在许多经典中都提到让我们去断欲舍爱。这就是说欲望对人轮回的危害性,所以说,我们既然是世俗之人,没有这个因缘去出家,但是我们作为佛陀的在家弟子,结婚是佛陀允许的,也是大力支持的。但作为三宝弟子,就应该听信佛语,就是说结婚时,在发生人与人之间这种爱情关系时,必须要分清楚哪个重哪个轻。
就有人说了,如果没有爱情,那生命的延续怎么办?对大多数人来说,断欲是不可能的,没有爱情也是不可能的。但我认为,爱情不是错,错在于没有把握好爱情。如果把握好了,就成为了法情眷属。如果把握不好,你就会被爱情的另一面,欲望和的欲、嗔恨、染污、愚痴,把你拉下深渊。所以,爱情不是错,错在于对爱和欲的把握尺度。就这样去分析,这样分析的话,大家都能够接受了。
好的,今天我简单把这个问题说了一下,这个问题相对说已经说完了,但如果再往深里说,不管是爱情、法情,只要我们把握好了,爱情也会变成法情,如果我们把握不好的话,也会把法情转向爱情。
所谓成佛,众生觉悟了,就会成佛,佛就是觉悟的众生。那么成佛与成魔之间,佛和众生之间,觉悟了,你就会成佛,没有觉悟,你就永远是众生。 所以佛在经典中说,佛与众生,三无差别,即使成佛也好,做众生也罢,全在你心的作用,你心要念佛,学佛,成佛,那你就是佛。你心如果具备了贪嗔痴三毒,你如果具备了欲望,具备了染污,那你就是六道轮回,这样去理解。
【主持人结语】感恩智慧法师的开示!爱情这个话题呢,取决于对爱情的这个字眼,你赋予它是怎么样的意识,认为它是一个中性,无善无恶,它是一个名称,它取决于自己怎么使用的一种力量的话,那它就无善无恶。那爱情这驾马车不太好驾驶啊,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还在红尘中摸爬滚打的人而言。沙龙,是一场演出,有会心之处即可。沙龙是否能解开心中千古情结?只能看时节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