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衣+1”温暖的不仅是三千个孩子

13.01.2015  11:06

      昨日的政和县镇前镇下园村,飘起了冬日来的第一场雪。田纯森,省政府办公厅派驻下园村的第一书记,特意拍了图片发在“爱心衣+1”微信群中,并代下园村67个领到冬衣温暖包的孩子说谢谢。

        上周二,“爱心衣+1”大型公益活动,在下园小学举行了一个简朴而温暖的仪式,启动了3000套爱心冬衣温暖包在闽北的发放工作。看着孩子们试新衣时那张张开心的笑脸,在场的不少人都在微信上发图并感言:“孩子的笑脸,温暖了冬日。

        从去年12月18日到今年1月6日,“爱心衣+1”刷的是速度,拼的是奇迹。尽管在活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关键时刻,总有热心人士、公益组织、爱心厂家雪中送炭。一份份正能量,推动了颗颗爱心最终汇聚为温暖的洪流,温暖的不仅是闽西北山区的3000个孩子,更温暖了我们对于爱和信任的初心。

        1000到3000爱心源源不断

        这场善举从央企出发,随着具有公信力的媒体介入,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一路激荡发酵,引起了爱的共鸣。

        捐赠冬衣的缘起是中石油福建销售公司。去年12月17日,中石油福建销售公司领导到政和基层加油站调研。公司党委书记王明富发现加油站周边的村落,很多孩子的小手通红甚至乌黑,“那是冻疮的伤痕,我来自东北,对冬天刺骨的寒冷深有体会”。了解到很多留守儿童缺乏细心照顾,有的甚至只有一件冬衣勉强对付。公司总经理王广生表示:“关心关爱弱势群体,体现的就是央企的社会责任。”于是第二天,公司立马决定向闽北山区孩子捐赠1000套冬衣。

        上月19日,接到任务的公司党委办公室陈上元主任在个人微博微信上发布了公益求助信息,寻找冬帽手套围巾、羽绒服生产商,能以最快速度生产冬帽、手套、围巾。

        这条求助信息在经福建日报官方微博转载后,迅速在新浪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中传递扩散开来。“福建日报作为权威媒体,它的公信力足以打消很多人的顾虑和怀疑”,陈上元几乎是连口水都来不及喝,一整天不停地接电话以及回复热心人士的微信、微博留言私信。

        福建日报官方微博转载15分钟后,天津雷女士打来第一通电话,要捐赠库存的两三百条裤子,还愿意帮助寻找货源。长乐永丰羽绒厂的李孝文夫妇来电,愿意低价提供350件出口羽绒服,“他们说既然党报登了,那么绝对不是骗人,不要押金、不要运费、不要开票税费,立马给你们发货”。

        看到爱心人士和企业的积极回应,当天下午中石油公司决定将捐助对象扩大到2000名,在每人一件羽绒、一顶棉帽、一条围巾、一副手套的基础上,再订作一个高质量的布袋,用于包装衣物,还可作为学生们夏天的书包。

        上月20日,福建日报的第一篇新闻报道《2000套冬衣有着落啦!》见报,正式向社会发出冬衣行动倡议,更多的爱心厂家前来联系,这其中既有长乐、福州、泉州等地的厂家,甚至还有天津、杭州的爱心人士表示愿意提供货源。12月24日,深入政和镇前镇下园村入户寻访后,福建日报推出了第二篇追踪报道《让孩子们冬天不再挨冻》,引起了更大的反响。12月29日,腾讯大闽网继续推出报道,在短短8个小时内网友募捐就超过4万元。

        由于事先的衣物货源出现了问题,“爱心衣+1”曾经面临着受助范围缩员的困境。公益组织感恩福建的负责人徐国勇表示:“社会不缺爱心,我们愿意发动朋友圈募捐。”福州小鱼儿游泳俱乐部的负责人李女士,发动朋友认捐,金额超过了2万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完成了3000件羽绒服的募款。

        福州闽都服饰的傅先生也联系“爱心衣+1”,提出要免费捐赠500条外贸围脖。当时已经是1月3日,得知下午就要运往各地,他二话没说立马亲自开车送货。

        “不少供货方的主动让利,爱心温暖包的成本从预算的300元降至130元左右,才能让受助范围扩大,惠及更多的孩子。”“爱心衣+1”团队感谢大家的爱心义举,“大家都有爱,只是缺了可信任的通道。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