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火柴”何以激发“向善动车”
今年42岁的郭启民是河北邢台外事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2005年,留学回国的他用自己的手机开通一部免费心理咨询热线,无偿接听求助者的痛苦求助,并帮助找寻解决办法。10年来,数十名心理咨询师加入其中,并发展到一支上百人的义工团队,"启民义工"已成河北的公益名片。今年3月,郭启民荣登"中国好人榜"。(6月5日中国文明网)
海归创办心理热线组建义工团队,10年时间已让爱心集腋成裘。荣登"中国好人榜"的郭启民,常把自己及其义工团队的无私奉献,比作一根"爱心火柴"。而今,透过这根"爱心火柴"点燃群体的奉献热情,激发社会的"向善动车",人们不难获得启迪:团结善良,帮困解难,既需要"领头羊",更需要"牵引力"。
报道称,"启民义工"创建10来,共已接了5万多个求助电话,使100多名逃学、辍学的学生重返校园,挽救了200多个濒临破裂的家庭,且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雅安芦山地震、云南昭通地震发生时,郭启民都安排义工前去救援,累计捐款、捐物20多万元、物资3万件。人们点赞这种坚持不懈的助人风尚,同时也在琢磨着一个问题:作为一名普通的义工带头人,究竟靠着怎样的"魔力",吸引了一大批的追随者参与进来、共同献爱?
是的,爱心无处不在,义工人人可为。然而,"好青年"郭启民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凭借此前他在瑞典、加拿大等国参加华人义工团队的经历,更加清醒地领悟和认识到,"爱原本是每个人心中最原始的冲动,如果一根火柴只能点燃一片柴草,那么把一根根'爱心火柴'集聚起来,就将汇成一股积极强大的和谐推力。"事实上,2012年,郭启明创办了国内首家慈善馆--邢台市慈善馆,展示救助成功案例、宣传慈善单位和个人、发布呼救信息等。在我看来,这样一个民间性、草根化且直观可学的义工风采场馆,的确激发了无数的慈善愿望,也凝聚起了更多的爱心力量。
"爱心火柴"激发"向善动车",不是说有个地方摆摆成绩、显显功劳,就能让人为了"沽名钓誉"而来奉献一把;而是讲,对于一支扎根民间、亮点迭出的义工团队而言,"善有善报"不应仅仅体现于零零散散的媒体披露或会场表扬,更要有意识、有安排地着力做成一张"公益金名片",化作一种"城市正能量"--而以民间慈善馆的形式,展示成功案例,宣传善人善举,发布公益信息,则就好比让"爱心火柴"找到了一处"慈善之家",不仅激己,更可励人。
一个行之有效的爱心平台,就能像一架强劲有力的"慈善引擎",助推一列稳健疾驶的"向善动车"。郭启民们划亮的"爱心火柴",之所以能产生无穷引力,进而成为义工团队中的佼佼者,我以为这跟其"领头羊"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不无关系,而且他们把引人向善、奉献快乐的爱心理念,极为有效地浸润和烙刻在每一位志愿者的头脑中。 (司马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