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早餐是城市的一盘精神食粮
最近三个多月来,在福建省晋江市罗山街道的爱心早餐点,每天都有人免费提供肉包、馒头、豆浆、油条等,许多环卫工、园林工和特困群体从中受益。这一善举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士加入。(8月21日《福建日报》)
毫无疑问,这些由爱心人士免费提供的爱心早餐,饱的是那些环卫工、园林工和特困群体的肚子,温暖的却是整座城市的市民,传递出整个城市的体温。
现实生活中,往往很多人的小善心、小善举因为得不到善待或被人误解,没有坚持多久就嗄然而止。当有人因为扶起老人被误解,当有人救起落水儿童得不到家属感恩,当有人路见不平一声吼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当我们的爱心在付出时得到的却是一片猜忌声时,我们往往会陷入徘徊当中,甚至开始迷惘于自己爱心的初衷。
晋江市爱心早餐操办者张爱民先生是一家饭店的老板,自小贫寒,对于苦日子深有体味,今年劳动节当天,他与家人商量后,决定每天拿出300元,为附近的环卫工提供早餐。为了节省开支,惠及更多没有早餐的群体,他干脆自己做。他的善举带动了身边的员工义务加入,一传十,十传百,许多张爱民都不认识的人,也加入爱心队伍。
爱心和善举真的会传递。
善举无论是受热捧还是受到冷落,其实,都应该报以热烈的掌声,应该为其出谋划策,多些支持和理解。毕竟,爱心需要你我扶持,爱心更需要爱心去浇灌,唯有如此我们的社会才会处处荡漾着爱意,人与人之间才会变得温暖,才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爱心公益活动当中,才会有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获得帮助。
当然,爱心人士也应该注意方式方法,要思索此种行善行为是否被社会认知,毕竟社会环境复杂,落魄之人很难相信会有如此好心之人给自己派出送免费餐;在对困难群体施以爱心时,应该尽可能充分考虑到受助者内心依然驻着个叫“自尊”的东西。
所以,在为爱心早餐点赞的同时,笔者建议施善者与当地爱心公益团体、志愿组织进行联系,多渠道、多平台进行爱心扩散,既取得社会认可和扩散,又让自己的爱心得以转达到需要帮助的群体。最主要的是通过这些互动,让爱心团体、个人之间互通有无,整合有效资源,使爱心善举得以善待、发展,成为城市里的一盘精神食粮,让城市的每一个角度都荡漾着的浓浓的爱意。(泉州市委文明办 谢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