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无早晚 心到自然成

23.02.2017  12:02

  已经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杨振宁、姚期智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一消息星期二在中国互联网上激起涟漪。舆论场上这些年来围绕杨振宁的复杂情绪再次涌起,一些“真是精啊,到头来回来养老了”“最好的科研生涯留在国外,老了回来找尊敬来了”的奇怪议论很有代表性。(2月22日《环球时报》)

  近几天,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杨振宁、姚期智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新闻蹿红网络,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和一些人的槽点。细细思量这并不奇怪,毕竟这二人是世界重量级的科学家,亦是世界各国争夺的“国宝级”人物。当今世界已进入互联网时代,自媒体兴旺发达为人们发表看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是,笔者认为,点评无可厚非,但前提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绝不能以个人好恶或者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歪曲事实大搞人身攻击。还回到杨振宁、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这件事来说吧,我们亦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客观公正的去评价。

  人们常说,科研成果无国界,只要是造福人类就好。不可否认,这两位出生于中国的科学家早年加入了外国国籍,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就不爱国和不爱中华民族。也许他们当时是出于科研基础条件的需要,毫无疑问,当时美国等经济发达,能给他们提供更加优越的科研条件,从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因而从做学问和做科研这个角度和人往高处走的选择来说,加入外国籍无可厚非。大家当看到,即使身处国外,他们也在利用自己的影响为了帮助建造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友谊桥梁而努力。这就足够了。充分说明他们依然没有忘记中华民族是他们的根,还在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再从杨振宁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姚期智于2000年获得世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图灵奖来看,谁也无法改变他们的华裔身份,向世界证明了华裔科学家并不比外国科学家差,因此,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科研是第一生产力。可以说没有科技创新,世界和人类就不会发展和前进。因而说,科研成果无国籍,无论哪个国家的科学家,其科研成果只要是造福全人类,我们都应该点赞和支持。事实也正是如此。因此,我们看待一名科学家,没必要抓住国籍做文章,而是要看他的科研成果是否造福人类。

  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一些人之所以吐槽杨振宁、姚期智等曾加入外国籍的科学家,一定程度上是受接受不了杨振宁的老少恋的影响。实质上这一点同样站不住脚。我国婚姻法明文规定婚姻自由,并没有任何条款规定不准老夫少妻或少夫老妻。只要双方愿意,年龄不是问题。杨振宁的于2004年他82岁时与28岁的翁帆女士结婚10多年来的事实也足以证明这句话的正确。对此,我们应该送上祝福而不该是嘲讽。再说看人要看主流,杨振宁、姚期智对人类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这一点不容抹杀和涂黑。

  此外,有人说“他们太精了,到头来回来养老了。”这句话更难以服众。要看到外国的养老条件并不比中国差,甚至会更好。再说按照的他们的影响力,放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受到尊敬,他们的收入水平满足他们养老和生活幸福的需要都绰绰有余。如果他们不是抱着一颗爱国心有必要放弃外国国籍回国吗?

  笔者要说的是,爱国无早晚,尽心尽力就好。愿与大家共勉。(泉州市委文明办 陆敬平)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