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旺非遗之“火”赋能乡村振兴

15.06.2021  16:56

  6月12日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为“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文化和旅游部将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目前,我国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认定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认定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多人。(6月10日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非遗保护和传承,既有利于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又有利于满足文化消费需求,既有利于改善乡村风貌、建设乡风文明、激发奋斗动力,又有利于促进产业兴旺、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生活品质。非遗文化“”起来,百姓日子“”起来。

  守护中传承,“手艺人”变身“守艺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央《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支持鼓励传统技艺人才创办特色企业,带动发展乡村特色手工业。要从培养、壮大非遗传承“手艺人”队伍入手,让更多“乡村工匠”脱颖而出,在精华精髓的提炼展示、价值理念的融合融入、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文化生态的修复涵养、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上下功夫,守护传统手艺、繁荣乡村文化。

  利用中增值,“非遗树”结出“幸福果”。非遗既具文化价值又有经济价值。“十三五”期间,各地大力推广“非遗+扶贫”模式,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超过2000家,带动数十万人就业增收,很多群众“学了手艺、富了口袋、甜了日子。”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深入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挖掘和合理利用非遗资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近大众、融入生活、服务当下,“保护人民非遗、共享美好生活”,大有可为,也必定大有作为。

  创新中发展,“老手艺能“新生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融入传统特色,又要融合时代需求。从传统戏曲到文物保护,从传统村落到年俗节庆,从传统手艺到特色产业,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路,燃旺非遗之“”,推动“指尖技艺”孵化“指尖经济”,可望促进更多非遗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持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莆田文明网 荔帆)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