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老照片蟳埔女民兵忆旧时光 义务站岗不怨悔
《蟳埔女民兵》中,站在照片中间、穿浅色衣服的就是陈船
东南网12月26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丽娟 黄谨 实习生 曾龙凤 文/图)不爱红装爱武装,一天几乎有20个小时泡在部队里,常常要一边干农活,一边训练,这些少女却无怨无悔。昨日,对海都记者回忆起37年前的那段18岁青春,曾经的蟳埔女民兵陈女士仍觉得,那是一段最单纯、最美好的时光。
泛黄的照片,跨过新世纪,经海都报24日A26、A27版再次与世人见面之后,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关注。有读者称赞,这张《蟳埔女民兵》照片中的3名女民兵,特别英姿飒爽。
而摄影家陈世哲所拍摄的《小人书摊》中,当年在书摊边看书的小孩,也将在下月10日左右,在德化与陈世哲见面,再次翻开当年的老照片,纪念曾经的那个瞬间。
低调女主角:
照片非摆拍 现在在机关常做善事
通过《蟳埔女民兵》的拍摄者陈敬聪,海都记者昨天找到了照片的女主角陈女士。
陈女士很低调,目前是一名公务员。“这两天,好多朋友打电话给我,说我上了报纸。”她笑着说道。作为当时公社年纪最小的女民兵,拍摄这张照片时,她才18岁,刚刚高中毕业。
陈女士说,她们所在的是女民兵骨干排,作为排长,她常要带着40人左右的队伍操练,一天几乎都泡在部队里,连睡觉也都是集体大通铺。
上世纪70年代,为巩固海防,还有解放军专门来指导她们操练,每天特别辛苦,晚上还要轮流站岗,查看海里的灯塔等,而做这些,都是义务的。“站岗也都是要一个人带两人,就像照片里的那样。”陈女士笑着说,当时,她们在站岗时,同是蟳埔人的陈敬聪,就把这一场景拍了下来。不过,放在现在,可能人家都误会这是摆拍。
陈女士说,那时的女民兵,是一种荣誉,元宵佳节,政府还邀请女民兵们去游花灯。有外国友人看到她们穿着女民兵的衣服,却戴着蟳埔女头饰时,特别惊喜,拍个不停。
因大多数女民兵都不识字,而陈女士学历最高,后来,公社还派她晚上给这些女民兵上扫盲班。也正因为陈女士学历最高,在女民兵队伍里呆了不到一年,她就被派去当了民办教师。此后,她又凭自己的努力,考上师范,从事教育行业,后来才调到机关单位。
如今,曾一起扛过枪的女民兵,仍是陈女士的好朋友。“当时,我教她们写字,当她们学会写自己名字时,特别高兴。我见了,心里也很兴奋。”她说,那些大姐姐对她都特别好,每到有喜事,要穿上蟳埔传统服饰时,常常是争着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给她穿。
正因为感慨于当年无私奉献的精神,陈女士至今仍坚持,逢年过节去看看福利院的孩子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善事。
陈船看到海都报刊登她以前的照片,开心地笑了
揭秘:
女民兵得是公社骨干 还需身家清白
同样是这张照片,站在照片中远处的那位穿着浅色衣服的女民兵,便是当年22岁的陈船。她算是女民兵中的老资格了,自18岁参加,一直到24岁结婚前。现年59岁的她,家里还挂着当年拍摄的照片。
说起当女民兵,陈船特别兴奋。她说,当时,选的女民兵都要是各公社的骨干,要经过审核,身家清白才行。她指着一张同是上世纪70年代所摄的女民兵巡逻照,说:“这里就是江滨路,旁边就是美山古渡口。当时,这边都没怎么开发。”
陈船结婚后,女民兵也慢慢解散了。跟其他许多蟳埔女一样,她以讨海、挖牡蛎等为生,只是到了最近这三四年,她才因为要照顾孙子,没有下海。沿袭着最传统的蟳埔习俗,她还常常参加民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