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翔:从文弱书生到战地记者 只因心中的责任坚守

30.03.2017  16:57

  2011年1月,27岁的焦翔作为人民日报社中东中心分社记者前往开罗,开始了1200天的战地报道任务。3年来,他向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媒体发稿总计超过100万字,拍摄图片6万余张,向世界传播了中国声音,他让青春绽放在弥漫硝烟中。2017年1月,焦翔荣登“中国好人榜”。

  背着一个白色书包,戴着一副没有边框的眼镜,说起话来不徐不疾,焦翔给人第一印象就是一介文弱书生,然而,温文尔雅外表之下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勇敢和的坚守。焦翔常常告诉自己:许多时候,作为一名在战场上的中国记者,我深深觉得,当我离战场越近,我的祖国就离它越远。正是出于这种让祖国离战争更远的强烈责任,焦翔在1200天的时间里,没有雇员、没有同事,孤身奋战在异国的战地,以一名战士的勇敢发稿超过100万字,拍摄图片6万余张,第一时间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正义声音。

  勇者无畏。面对随时突然陷入武装围困的可能、面对随时从四面八方袭来的炮弹和子弹、面对随时象其他国家记者被被虐待、被斩首的可能,他没有退缩,而是视残酷战场如社会职场,想尽办法把握住转瞬即逝的机会,成功突围。即使在右耳患上了突发性耳聋而导致听力明显下降时,心中的信念依然让焦翔的脚步毅然坚定向前。每一次在弥漫硝烟的战场勇敢前行,不仅仅只是为了捕捉珍贵镜头,有时还为了更宝贵的生命而参与救援。这种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去救援他人的生命,才是真正勇敢者。

  心系国家。当叙利亚局势因“化学武器袭击”案风云突变,多数国家外交官和记者继续从叙利亚撤离时,焦翔在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表示出要坚持到最后只剩下一个中国人的决心。面对死亡的危险,他也曾辗转难眠反复思量,但最后还是责任战胜了恐惧,坚守替代了逃离。这种坚守在某些时候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一个国家。多一份坚守,中国在世界新闻领域就多了一份大国责任,国际媒体就多一份中国声音。

  启示他人。焦翔,这位曾经的文弱书生,在直面火线的生死考验之后迅速成长为经验丰富的战地记者。他以坚守、敬业、勇敢践行了中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也给那些常常说自己懂得胸怀天下却做不到卧薪尝胆的80后、90后的一个启示,让年轻一代看到了只要敢于担当与坚守、勤于拼搏与奋斗,即使再普通,终有一天也会变成传奇。当他回国后面对全国观众,说出了:我时刻准备,在党和国家需要我的时候,重返战场的一席话时,更是以坚定信念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崇尚敬业的不懈追求。

  致敬,每一位勇敢的战地记者!致敬,每一位热爱世界和平的人们!(丰泽区委文明办 洪春来)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