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焊枪”郭善东:工作再苦都得“吃”下去
福州新闻网5月1日(福州日报记者 钱嘉宜 通讯员 郭晶 罗建树 文/摄)近40℃的焊接棚内,郭善东身着防护工服,头戴口罩和焊帽,弓着身子,屏息凝神,焊枪随银白色光弧平稳移动(如图),20分钟后,成型美观的焊口诞生了。
今年49岁的郭善东来自河北唐山,是神华罗源湾港电公司的焊接班长,1986年入职的他更是电建工程中不可多得的“老焊枪”。进厂以来,随着工程进展,他几乎跑遍了大江南北。2个月前,来到连江厂区后,由于工期紧、任务重,郭善东带领整个班组每天早晨7:30开工,晚上6:30收工,日平均工作时间常常超过9个小时。
电力焊接不同于一般焊接,为了保障电力安全,对焊缝质量要求极高,整个工程近6万个焊口必须全部通过“无损检验”,这意味着所有焊接都要做到“零缝隙”。
“这次,我们一共要完成10万米的密封量,最小管距为10毫米,最大的则有23毫米,都要靠一滴滴铁水铸起来。”郭善东告诉记者,焊一个管排口需要20分钟,一个焊工每天工作量约30个管排,要花10个小时左右,“神华港电仅一号锅炉组就有58000多个管排,目前工地上每天有十多个焊工作业,平摊到每个焊工身上就是5000多个份额。”
为了保持焊接稳定性,神华港电所有焊接工作都是在绿色棚布包裹起来的狭长焊接棚里完成的。棚内密不透风,在太阳照射下,温度要比室外高出10℃左右。
“焊点的温度在1000℃以上,到了夏天,棚内气温几乎都在40℃~50℃之间。工人们每天能消耗20几桶纯净水,下了工,工服都能拧出一瓶水。”郭善东说,时间紧迫,即使到了夏天,他们也要保证13:30上工,“一线工人都习惯了,我们得有责任心,自己的工作量再苦都得‘吃’下去”。
高强度的作业往往会让焊工患上青光眼、腰椎劳损等疾病,所以25岁~35岁一般是焊工的“黄金十年”。“培养一个成熟的焊工需要4年到5年,有的小年轻学了技术,一到工地实干就受不了,还是因为怕吃苦。”郭善东感慨地说,没有哪样技术是容易学的,学了技术就要寻找用武之地,尽可能地发光发热,“我现在身体还行,就想多干几年”。
郭善东有一双儿女,因为这份工作,他一年到头在家待不上一个月。“工人都想家,可是看着一根根细小的焊丝铸起一座座雄伟的工厂,想想也觉着不可思议,这何尝不是一种欣慰?”郭善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