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医生的乡村坚守

26.12.2016  16:38

  位于福建漳浦县湖西畲族乡贫困山区的后溪村村民,几乎从不担心“看病难”。因为,他们有一位坚守了18年的健康卫士——乡村医生陈伟琳。
                                                                                                                        18年,坚守乡亲的健康
  后溪村交通不便,900多户3600多人分散在16个自然村,但“只要有事,肯定随叫随到”。村民杨红芽老奶奶这样评价陈伟琳医生。“随叫随到”,是记者听到对他最多的评价。
  2016年8月22日,村里6个孩子玩“过家家”,采野蘑菇煮着吃。晚上约7点,1名男孩出现频繁呕吐、腹痛症状,另有3人也陆续出现类似症状。接到电话,陈伟琳放下饭碗,火速赶往村民家中救治。见情况严重,他急忙将4个孩子送到漳浦县医院,晚上10点半左右,又紧急转往漳州市医院。
  赶去医院的路上,陈伟琳得知,还有2名孩子也吃了野蘑菇,他赶紧联系孩子家人把孩子送往医院;同时,又电话协调漳州市医院紧急启动一级预案,做好准备对孩子紧急救助。“经诊断,6名孩子全部为食物中毒。主治医生说,幸好陈伟琳出诊及时,判断也很准确,没有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湖西乡卫生院院长蓝文泰说,“匆忙中,家长们带的钱不够,陈伟琳还垫付了几百元的医药费”。
  陈伟琳家距离后溪村最远的自然村有三四公里,18年来,他走遍这里的每家每户。“不能放弃一个病患,这是一个医生的本分。”每次出诊,陈伟琳都谨记父亲叮嘱。
  2004年至2011年,南山自然村一位高龄村民患上了糖尿病足,陈伟琳每天需要往返两三趟为病患清洗伤口。2006年,洪水将出诊路上的一座桥梁冲毁。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不得不每天涉溪通过;有时,还要绕道7公里多的山路。
  陈伟琳视病人为亲人,对孤寡老人、残障病人更是关爱有加,减免医药费、送上慰问品成了他的行医习惯。蓝厚仔老奶奶今年84岁,患有高血压。考虑到她经济条件有限,陈伟琳配药只收成本价,有时甚至自掏腰包。“陈医生经常不收药钱,还会带着水果来看望我。”蓝厚仔满脸笑容地说。
  “18年来,很少自然醒,都是被求医电话叫醒的。我知道,有很多人半夜发病,但他们不愿半夜叫醒我,想让我睡个好觉。”陈伟琳腼腆地说,“大家信任我、关心我,我会一直尽职尽责,坚守下去”。
                                                                                                                      两代人,坚守父亲的事业
  陈伟琳中等身材,戴一副黑框眼镜,温文尔雅。1998年,从漳州卫生学校毕业后,他放弃了做一名城镇医生的选择,最终选择留在家乡,成为后溪村惟一的执业医师。这既是陈伟琳的选择,也是他父亲的选择。
  “我当上乡医,很大程度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是一名好医生!”1968年,父亲陈启惠从龙溪卫校(漳州卫校前身)中医专业毕业后,成为湖西乡卫生院的一名医生。“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木茯苓甘草比……”在父亲影响下,6岁时,陈伟琳就将包含中医常用方剂的《汤头歌诀》背得滚瓜烂熟。
  陈伟琳12岁时,村里一位老奶奶患重病,生命垂危,在父亲的悉心治疗下,又多活了10年。这件事让陈伟琳感触很深,像父亲一样行医救人的想法,在他幼小心灵里深深扎下了根。长大后,靠着在家受到的中医学熏陶,加之在学校受过的西医学专门培训,他成了名副其实的“中西医结合”。
  “我在畲乡做了一辈子‘赤脚医生’,对这片地头感情最深。这小子也是畲乡的儿子,有了文化,更应该留在这里!”陈启惠说。
  1968年至今,他们父子俩担负起为全村人治病的重任,村民称他们为“家庭医生”。后来,父亲年事渐高,就由陈伟琳独自挑起了给百姓看病的担子。
  “村民的健康需求越来越高,我感到责任越来越大,能力也要不断提高。”陈伟琳说,近几年,他一直没有中断学习:考取了西医大专学历,还在读福建中医药大学的函授本科,计划明年考取中级执业医师。
                                                                                                                        38本献血证,坚守医生天职
  18年来,陈伟琳累计出诊2.48万多人次,为老年人义务体检5100多人次,免费发放健康教育材料1.6万多份,义务通知计划免疫对象6000多人次……但在陈伟琳看来,还远远不够。他希望活着的人更加健康,临终者能体面地离开。因此,为村里临终老人进行人文关怀,成了他的工作重点。
  2011年,村民陈田根因中风丧失了生活能力。在其病重的最后35天,陈伟琳不怕脏、不怕累,每天都赶去他家五六趟,帮患者换尿布、通便。这样的临终护理和人文关怀,他已经做了340多次。
  忙碌之余,陈伟琳总在思索:“除了用专业知识服务别人外,还有什么方法能更好地帮助别人呢?”2003年秋季的一次无偿献血知识讲座,终于让他找到了答案。从此,他与无偿献血结下不解之缘。
  13年来,陈伟琳从捐献全血逐步“升格”为捐献血小板。截至2016年12月6日,他已累计献血88次,机采血小板81次,累计献血总量达11.6万毫升,拥有献血证38本。他的青春献给了后溪村,他的热血却流淌到更为广阔的地方。
  “现在,普通村医都处于严重脱节状态。”湖西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的黄玉华告诉记者,“这也是村医面临的一个困境。
  多年来,陈伟琳一次次拒绝了高收入的“橄榄枝”。他说:“乡亲们已经习惯我了,得为他们的健康负责。将来,我也希望儿子能成为医生,把‘家庭医生’一直做下去。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