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濮存昕:钱是奴才,要把它当仆人别当主人

17.07.2014  20:59

资料图:濮存昕。中新社发 张丽君 摄

  中新网北京7月17日电(记者 张曦) 濮存昕有很多头衔,除了演员、人艺副院长、政协委员外,他近日因参加第三季《汉字英雄》又多了“汉字先生”的称号。16日,濮存昕接受中新网独家专访,这是他献出“电视节目处子秀”后的第一次受访。

   力劝孩子多读书学习

  “打好基础到社会发展速度、高度不一样

  本周五(7月18日),河南卫视第三季《汉字英雄》将正式开播,对于第一次上电视节目担任评委,濮存昕直言与好友于丹有很大关系。

  “其实我7月的行程排得非常满,开始没有同意,但后来节目组通过于丹来邀请我,又根据我的行程调整录制时间,我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相比当下不少歌舞类选秀,濮存昕认为《汉字英雄》给自己的触动更大,“过关的选手都是名副其实的‘汉字英雄’,他们各个都非常好学,让我看到除了唱歌跳舞,还有这么多的孩子选择了读书作为爱好,当然也不见得他们就不会唱歌”。

  “人生就这么几十年,不打好基础不做好准备,学习没有达到比较好水平的话,走到社会上发展的速度和高度都会不一样。”他说。

  尽管节目只录制过一期,但濮存昕对小选手们的表现感慨良深。其中一位来自上海的小选手惨遭淘汰后,在台上哭着说下次再也不来了,这让濮存昕颇为揪心。在他看来,人生路漫长,偶尔一两次的失败根本不算什么,“我特别希望他接受一次失败的陶冶和锤炼”。

   回忆知青岁月

  “我自己创造环境去读书

  濮存昕不愿把自己归为“娱乐明星”,他更喜欢被称为“知识分子式的演员”,但濮存昕又强调自己学历不高,“现在我要填履历我就填中专,我们是很独特的一代人”。

  尽管作为“汉字先生”,但濮存昕却表示自己的中文功底不足。当年,刚读完小学6年级的他,因为“文革”停学两年,复课一年,“我在乡下待了8年,1977年才回到北京。那是‘文革’结束了,没有任何学习的机会”。

  事实上,知青岁月里,濮存昕从未放弃过学习,“我坚持阅读,在农场图书馆偷着看书,比如《复活》等小说,当然我们也演节目、搞创作,写写剧本、快板书这类的”。

  对于教育,濮存昕的观点是别逼孩子看书,也不要用分数去限制,而是要给他们提供读书的环境,同时他也感叹自己当时没有这种机遇,“那个时代没有教育环境,但我自己创造环境去读书。(你看)那个时代不甘心的人、不放弃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而那些放弃的人,现在都是下岗职工了”。

  在女儿的培养上,濮存昕没有太多的苛责和要求,“她在学习方面不是特别出色,挺自然的,该上学上大学,然后留学、结婚、生孩子,都是很正常的发展”。

   谈“拼爹”社会

  “钱是奴才,一定要把他当仆人

  谈到当下一些年轻人认为“读书无用”,认为目前是“拼爹社会”,濮存昕表现出深深的无奈,称这是文化层次低导致的短视。

  “这些孩子要是不去改正,随波逐流的话就完蛋了。”濮存昕认为这种现象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但他也呼吁大家恢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我们得慢慢维持、培养树林。不重视文化不好好学习的孩子是‘草’,生灭由他自己来”。

  面对年轻人在金钱和梦想之间的纠结,濮存昕毫不犹豫地说:“钱是奴才,一定要把它当仆人,别当主人,钱绝对不是一座房子。有那么多成功等着你,不要短视。

  他坦言,不少年轻人的梦想太大,“不是一定要当CEO,不一定要创业,现在有孩子好高骛远,小事不愿意做,觉得4000元工资太少,我觉得一开始一定要融入社会,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我就是从基层干过来的,27岁时我才挣11块钱”。

  《致观众的一封信:因兴趣而学习 成就人生最大财富

  在专访的最后,中新网征得濮存昕先生本人的同意,独家首发他写给《汉字英雄》观众及国内外关注河南卫视和《汉字英雄》,热爱传统文化的青少年的一封信。

  亲爱的观众们:

  大家好!

  我是演员濮存昕,作为第三季《汉字英雄》的汉字先生,我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这几十年来读书的经历。在这个整体向上的社会环境里,传统文化正在复苏,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都要面对“教育”这个现实的问题。

  我相信,小的时候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汉语基础一定能够对孩子们成年后的工作生活有所帮助,不管他们做什么,这些能力对他们自己、对社会来说都是才能和价值。

  在《汉字英雄》节目里,这些汉语言水平很高的选手们把书读好,把字写好,或许也给现在的学生和家长们提出来一个标准——除了唱歌跳舞,我们的孩子也可以把书读好,把母语学好。我希望现在的孩子们除了爱唱歌跳舞,也热爱文艺、文学。

  谈到我的汉语言学习经历,其实和现在这个时代的教育完全不同。我这个年龄经历的往事,可能现在的年轻人不太了解。我小学上到六年级就遇到了“文革”,停学两年,复课一年什么文化课都没有上又经历了“上山下乡”,在乡下呆了8年才回城,一直到1977年我才从黑龙江回来。

  我没有任何正规的学习的机会,大学、高中没有上,初中一年也没有上文化课。但我是在“文革”时期坚持阅读的那一类人,干完一天农活点蜡偷着看书,我们还可以写黑板报、可以写快板书。我年轻时的学习经历就是这么来的。

  等回城以后,就着急落实工作、户口,更没有时间读书。直到进入部队文工团,工作才算稳定下来。到1994年,全军调查文工团学历,发现没有高中学历的干部太多了,军队组织了了文艺兵自学考试,通过自学考试,我才有了文艺中专的学历。

  我非常愿意当一个知识分子式的演员,年轻时读书不够怎么办呢?那就需要学习,我演曹操、曹植、李白,如果想演好就需要学习,认真研读剧本、阅读他们的著作,努力跟他们接上气。我还想演苏轼,只是一直没有机会。

  所以人过了40岁,就需要了解先贤的生活态度,他们的人生的历练,在我们当下同样面对着。从政对我来说真的不感兴趣,当人生中需要敬天爱人,有时候就需要去顺应,所以我十分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当好演员,演好戏,因为我是个演员,只要让我演戏其他都可以圆通。

  我是很独特的一代人中的一份子,那个时代没有教育环境,但我自己创造环境去读书。那个时代不甘心的人、不放弃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而那些放弃的人,现在都是下岗职工了。

  至于现在的学生和家长如何教育与学习,只要中国社会的教育空间比学生大就好,不要像我所处的那个时代——教育空间比学习知识的渴望还小。我们现在的学校、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和空间,至于他们想学习什么,要看孩子们的兴趣,切莫揠苗助长,按照年龄段自然成长,别很小就开始读大部头,但学习习惯、学习兴趣要养成,真正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的人,未来才有希望。那些逼着赶着去读书的孩子,就变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