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社会活力是深化改革根本指向

22.07.2014  12:04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方案,从行政体制改革到财税体制改革不一而足。这一轮深化改革有一个突出特点,都是在宏观层面上进行的改革,大多是带有全局性的改革。而上一个阶段的改革主要是在微观层面的改革。从操作模式上来看,以往的改革主要通过试点的形式,而这一轮改革则更强调顶层设计。财税、国企、金融等改革领域,都需要国家的统筹安排。今年上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改革也有过多次讲话,党中央、国务院直接推动,这与以往的改革有很大区别。

  要理解这一轮深化改革的逻辑,主要从三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历来强调改革、发展要结合起来,改革是为了促进发展。因此,要认识这一轮改革的实质,就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改革。而当今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转型。本质上来看,所有改革都是围绕转型这一命题展开的。

  其次,这一轮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中国转型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就是怎么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回顾过去几十年的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依靠市场的作用来推动经济增长。这一轮大力度改革的成果,就是在我国塑造了一个基本的市场经济框架。但后来由于过于强调GDP增长,并且将之视为政绩的重要指标,导致一些地方政府逐步取代了市场的作用,政府成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角。政府替代了企业、市场这些元素而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这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新一轮深化改革,就是要重新释放市场、企业和老百姓的活力,让他们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主要是针对企业、老百姓而言,给他们更多积极性、更大发展空间。深化改革的根本指向,就是激发社会活力。

  再次,这一轮改革的具体抓手,就是要划定政府和市场的行为边界。比如对政府来说是“法无授权不可为”,而对企业等市场主体来说,则是“法无禁止即可为”。无论是政府行为还是市场行为,都需要通过改革来找到自己的行为边界。举例来说,以上海自贸区为代表的负面清单制度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举措。负面清单明确了对政府的授权,是我国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重要制度创新。给各种主体的行为合理性划定边界,目前各方面的改革都是围绕着这一思路来分别展开的。

  市场经济的一大标志就是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这主要取决于政府、市场的行为是否合理。而这一轮深化改革的目标就着眼于此,方向、思路都是非常明确的。相比于过去“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改革,这一轮深化改革的路线图更加清晰。

  谢鲁江(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

【责任编辑:林少斌】【值班编辑:林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