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的“洋观音”
精打细算的平民
澳门新口岸临海一处,伫立着一座二十米高的观音青铜像。她,微微侧身垂首,背海而立,对面远处尽头是松山。她,仿佛自海上而来,衣带当风,云飘袖袂,体态婀娜,有少女之姿。
多年前陪同我的好朋友、国家京剧院花旦演员管波看这座观音像,职业的敏感使管波马上指出:“这观音是荀派的啊!”何谓荀派?荀派是四大名旦荀慧生创造的流派,善于表现聪慧伶俐、婀娜多姿的少女少妇,归于花旦行当。而设计这座观音像的艺术家也确曾说过,这一个观音的年龄段在十六岁,俨然一少女。这座观音像在1999年矗立之初,曾引来一些不同的声音,主要是觉得她是一个“洋观音”。事实上,这也绝非是我们惯见的印象中的观音像,既是观音,又有圣母的感觉,有些人干脆直称其为“洋观音”或“圣母观音”。
很难想象,观音像的设计者李洁莲(Cristina Rocha Leiria)是葡萄牙人。也很难想象,生于莫桑比克的李洁莲,很小的时候就与观音结缘。那时,她的父母都在莫桑比克工作,他们住的地方有一家小杂货店,店里琳琅满目的物品,只有一样东西深深地吸引着她——那是一尊普通的瓷观音像。
我也喜欢观音瓷像,无论在澳门还是在北京的家里,最高处都有一尊观音瓷像。我深知和慈眉善目的观音像久久对视,生出的那份莫名的感动。我相信当年小小的李洁莲也如是。只是,她与观音的缘分比我等要深得多。
澳葡时代的澳门,据说澳督曾邀请李洁莲为澳门设计一座圣母像,她拒绝了。“因为这是以华人为主的城市,我们应该为澳门设计一座观音像。”最终,她说服了澳督。但要建一个二十米高的观音像应该选址在哪里呢?她想到了新口岸,在海上建一座小岛,让观音如从海上来,走向松山方向,面向普济禅院(观音堂)。“我要建一个观音像,她既像中国人,又像葡萄牙人,也像印度人,或者非洲人……我要让所有的澳门人和来澳门旅行的全世界游客都在这尊观音像上找到一种亲切感。”
观音像落成之初,舆论一片哗然。这样的观音显然颠覆了人们心目中的观音形象,尤其在澳门华人群中。然而,随着时光流逝,澳门人竟然慢慢地接受了这座独一无二的观音像。观音像也逐渐地成为了澳门的地标之一,晨昏雨雾之中,观音像越来越多地成为澳门摄影爱好者镜头下的风景,足以显见观音像在澳门人心中的地位。
最近,有澳门半岛南段轻轨遇高架桥“腰斩观音像”之争,观音像或许要搬家。为此,已回葡国居住多年的李洁莲专程为护观音像来澳。经过并不容易的协商过程,从尊重观音像角度出发,达成轻轨在空中花园下方通过的方案。观音像终于不用搬家。从照片上看,多年茹素的李洁莲很瘦小,一身白色衣裤,显得干净而飘逸。立于自己设计的观音像之下,竟显得如斯人像合一。尽管,她和观音像无一丝相似之处。其实,这就是真实的具包容性的澳门,一个在此居住过的葡萄牙人设计师,在远东这座小城里,留下的不是一座圣母像而是一座独一无二的观音像;晨早时分有经过此处的晨运老人,停下脚步,合十礼拜,证明澳门人早就将观音像视为庇佑澳门的本地神灵了!(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