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懋元:高教泰斗 学人楷模

11.09.2014  12:30

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昨天在北京举行,94岁高龄、被尊称为我国高等教育一代宗师的的潘懋元获选了2014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他是福建省唯一获此称号的教师,也是十大楷模中最年长的一位。半个世纪前,潘懋元倡导并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学科的建立及发展, 为中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他仍坚守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 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思索。


这天, 潘懋元与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在读的博士生探讨有关大学教师发展的问题。他认为,这与过去探讨教师培养有着本质的不同。 (潘懋元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 "培养"是我要你成为什么什么东西, "发展"是你自己要发展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所以要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 (潘懋元的学生 魏晓艳:他作为一个94岁的老人,他对于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很新鲜的事情,他的了解和关注、关心的程度,其实远远大于我们年轻人。) 一声"先生",饱含了学生对导师的学问和人品的尊敬与爱戴 。:潘懋元生于1920年,广东揭阳人。194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现任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曾任厦门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 新中国成立之初,刚过而立之年的潘懋元在厦大任教并负责教务行政工作。他在实践意识到,不能用普通教育理论来套用高等教育,必须创立高等教育学科。 (潘懋元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 (上世纪)50年代我已经写过一篇文章,说要研究专门的高等专业教育,但是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文化大革命后才重新提出来。) 文革结束后,已近花甲之年的潘懋元对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依然锲而不舍,奔波呼吁建立独立的'高等教育'学科。此时,他的倡议得到了教育界同仁广泛响应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1978年5月,我国第一个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的专门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正式成立。1981年初,潘懋元提出了《高等教育大纲(讨论稿)》,并带领课题组撰写高等教育理论专著。 (潘懋元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 经过几年功夫,写成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 1984年,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从此,"高等教育学"第一次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出现在我国高校课堂。此时距离他首次提出创办高等教育学科的时间,已过了20多个春秋。"板凳敢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座右铭正是潘懋元的真实写照。他不畏艰难,敢为人先,引领着学科发展的方向,创造了多项第一: 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第一个高等教育学硕士点、第一个高等教育学博士点、第一个高等教育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唯一的高等教育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和"985工程" (潘懋元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 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的需要,要以社会需要做依据,那么这个高等教育就会发展。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就是对社会能够做出我所能作出的贡献!)


编辑:王丕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