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籍实业家蔡竹禅故居防空洞立勒碑 告诫后代勿忘国耻
抗战时期为闽西南交通作出卓越贡献的漳籍实业家蔡竹禅在故居修建防空洞, 勒碑告诫后代勿忘国耻。时值抗日战争爆发78 周年,蔡家后人回忆先辈抗日战争期间“主持交通,协军力为民生,便利旅行,袖手平乱,使西溪一带群众得以安居乐业” 事迹,感人至深。
蔡竹禅勒石传家训
昨日, 记者来到位于市区天下美食广场(芗城官园大学甲37 号)的蔡竹禅故居。在故居护厝天井里,记者见到蔡竹禅当年立下的一通石碑。碑石虽小,却完好无损,碑文如下:“七月七日日寇犯我卢沟桥, 八月十三日又侵上海。经我军痛击屡败,恼羞成愤,竭其海军之力封锁华南, 三十一日以飞机轰炸漳州。因辟斯室以避无谓牺牲,藉留绵力抵抗。愿子孙无忘雪此仇,以争取我民族平等自由。廿六年双十日落成计縻国币千三百缗蔡竹禅识蔡大燮书”。石碑记载了当年蔡竹禅修建防空洞的情况,“铭刻下国难当头的耻辱, 记有日本飞机轰炸漳州城的确切时间, 并留下子孙勿忘国耻的家训。”蔡竹禅的孙女蔡祝莲说,“通过石碑的记载, 蔡竹禅先生爱国爱乡的精神表露无遗,令人敬佩。”
蔡竹禅(1898-1966)又名蔡大勋,漳州芗城区人。年少时攻读四书五经,辛亥革命后,受实业救国的影响,弃学从商。1925 年后,蔡竹禅与人共同参股创办“漳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通漳州至龙岩的汽车货运业务, 由于货运业务畅通繁荣,使浙、赣边界的土特产也不断通过闽西运至闽南。
1937 年“七七事变”后,受美、英帝国主义操纵的大公司垄断汽油, 使汽车运输陷入困境。蔡竹禅联合全省十七家汽车公司成立汽车同业联合会,提倡开源节流, 并统一直接向上海光华油行订购俄国汽油, 从而粉碎买办资本的垄断阴谋。抗战时期,由于海运被敌人封锁, 致使汽油和轮胎来源断绝,蔡竹禅领着广大职工想方设法,将汽车改装成“木炭炉”,用木炭代汽油启动,就这样靠几部破烂车,继续在南靖水潮至龙岩75 公里的公路上艰难经营运行。
当时的“木炭炉”是背在汽车背后或者车身旁边, 因为其动力不足,不利于爬坡,随车的徒工携带三角木, 在汽车停顿时, 垫住后轮防止下滑。有一次,与美国盟军车队行走,在龙岩与上杭交接的吊钟点岭上,美国官兵俯视该“木炭炉”车爬坡,走一段停一下,再发动再前冲一段,反复挣揣,终于抵达岭巅与美国军车并驾齐驱。美国官兵举大拇指大喊“OK”,对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艰苦奋斗精神由衷佩服。
1941 年日军南侵, 国民党当局将漳龙公路全线破坏。那时有一条从龙岩通朋口、长汀、瑞金至赣州的跨省公路,原是福州、泉州等地的公、私营汽车公司经营的, 因客流量少而亏本停业。蔡竹禅就前往周旋洽谈业务,时任福建省主席的刘建绪也要“漳龙”汽车公司承接其业务。
蔡竹禅就带领“漳龙”公司独家承接这条运输线,包揽盐务专运,设法把汽车改造成前座乘客、后座装货和旅客座位下放货物, 一步步扭转亏损,直到抗战胜利。抗战时期,蔡竹禅在交通上的贡献世人有目共睹。“在他的带领下,漳州到龙岩的道路被开拓,这拓展了闽西南线路,改善了民生、发展了经济,是福建交通史上浓重的一笔。”蔡祝莲说。(记者 徐镜正 通讯员 郑文典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