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实施扶贫“组合拳” 实现农户增收

01.12.2015  15:38

沿树冠投影内缘挖深宽为30-40cm的环状断沟或穴,然后施肥,再覆土。”近日,漳平市新桥镇易坑村福新计生家庭农场的连片油茶种植基地内,正在举办一周一次的田间课堂技术培训课,扶贫企业农技人员现场指导农户如何除草、施肥等油茶基本管理方法,并为农户送去油茶农用有机肥。


镇里会定期举办田间技术培训,并提供资金补助,今年估计油茶产量有1000多斤,收入达到8万多元,”参加培训的农户王永福告诉记者,他从1995年开始种植油茶,由于缺乏技术管理和资金等问题,油茶种植一直停滞不前,这几年新桥镇采取精准扶贫,针对油茶种植户实施“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提供技术和资金等支持,他的油茶种植面积也从最初8亩发展到现在50亩。这是漳平市实施扶贫,采取立足本地,开发式扶贫引导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扶持龙头企业


近年来,该市依托茶叶、毛竹、花卉、蔬菜、特种养殖等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大力扶持打造龙泰安、万山竹叶等扶贫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量解决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


记者走进龙泰安粗加工点西园镇丁坂村看到,每家每户村民们都在自家忙着将公司刚送来的长长的四季豆剪成一小段一小段,整齐放着白色塑料筐里,“在家门口能够就业,不仅能够赚钱补贴家用减轻家庭负担,还能照顾好家庭孩子,一举两得,”村民黄燕萍说。


我们公司开发速冻果蔬产品,目前发动了全市所有乡镇3300多户农户种植了10000亩蔬菜基地,6100亩竹林基地,其中直接促进1200贫困农户增收脱贫,”龙泰安负责人朱四美说。


在该市另一家专门生产重组竹地板等装饰材料的扶贫龙头企业,企业一方面采取与农户签订毛竹保护价合同,在溪南镇、芦芝大深村、新桥镇、双洋镇建立了毛竹收购站与加工点,免费借用机器设备给农户,再把加工好的产品回收,同时企业与当地专业合作社联系合作,派专业人员走访逐户,免费提供肥料、技术、培育种植大户,建立丰产示范基地,推广丰产林技术,直接带动3200户农户,其中1250户贫困户发展竹林种植,实现农民增收800多万元,促进了贫困农户就业增收脱贫。


发展特色农业


现在种植西红柿每年都有7-8万元收入,”在和平镇东坑西红柿种植基地,种植户陈朱明正在自家的西红柿钢架大棚里一边察看西红柿长势,一边告诉记者,2007年以前东坑是以露天粗放式的种植为主,出产的西红柿品质差,菜农也各管各的,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2007年以后,和平镇引导东坑村以“合作社+农户+基地”为模式,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国家补贴一点、合作社筹一点,菜农出一点”的方式,改露天粗放式种植为钢架大棚种植,引进科技种植理念,推进了东坑村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和平镇东坑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成为“全国蔬菜标准园”,吸收社员121人,种植面积达到330亩,钢架蔬菜大棚100多亩,年产值达到1800多万元。


该市整合各涉农部门资源、项目,统筹各类“三农”资金,加大投入扶贫力度,推动扶贫向特色产业发展,提高扶贫成效。重点建设以设施农业和特色养殖为主的城郊现代农业示范长廊;以高山茶、花卉、反季节蔬菜为主的永福高山农业示范长廊;以茶园观光、乡村休闲为重点的南洋休闲观光农业示范长廊,全力将各条示范长廊打造成优势更优、特色更特、亮点更亮的典型样板,有效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

作者: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