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的“第一次”原来是这样的 这些你都知道吗?

19.02.2016  11:41

  原来"漳州"是这么来的,还有很多她的第一次,你都知道吗?

  生活在漳州这么多年,或许你早就习惯了这座城市带给你的安稳,但你不知道她的繁华背后其实是经历了无数次“第一次”,慢慢成长而得的。

“漳州”之名是这样出现的

  686年(唐垂拱二年)建州(今云霄县西林村),辖怀恩、漳浦2县,因州治傍漳江而名漳州。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割泉州南部(此时泉州 州驻地为今天的福州,今天的泉州在唐朝久视年间(西元700年)才最后定设州,前面几次裁撤)和潮州一小部分,设置了漳州。

  716年(开元四年),徙州治至李澳川(今漳浦县绥安镇)。开元二十九年后,划龙溪县、龙岩县来属。786年(贞元二年)州治再徙龙溪县桂林村(今漳州城区)。

  中国最早的书院,就在漳州

  松洲书院,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的松洲村,创立于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是“开漳圣王”陈元光之子所创立,系全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八闽第一书院”。

  另据《中国教育史》称,以书院为学校名称 “其始于唐代丽正书院”,而据史料记载,松洲书院的建立比海南的丽正书院早十年。按此推测,松洲书院就是中国最早的书院。松洲书院与松洲威惠庙在建筑上合为一体,形成“前庙后校”,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后来松洲书院历经各朝重修,一直保持这种“庙堂兼书院”的特点。

  漳州人中进士之始

  元和十一年(816年),龙溪人周匡物中进士第四名,是自唐垂拱二年(686年)漳州建州后第一个进士。御试时作《学殖赋》及《莺出谷诗》,传诵一时。及第后,任雍州司户。元和十四年(819年)武宁节度使国公李塑荐为五行军参事,在任两年,后又任广东高州刺史。有政绩,祀名宦乡贤祠。

漳州史上的状元

  萧国梁(生卒年不详)字挺之,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岭路乡陈山(古名翀峰)人。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殿试擢进士第一(即状元),历官著作郎、太子侍讲兼礼部郎中、朝奉郎、广东通判,知漳州。

  该科状元本是皇族赵汝愚,按当时制度,开科取士是为选拔民间人才,凡已列官籍,挂了仕版的就应回避。因此升国梁为榜首。所以他在殿试时有“名传玉陛星辰晓,泽沛金芝雨露春”之句,在谢恩奏章中说:“豫龙飞之选,淮安序次已当先;无汗马之劳,酇侯何功而居上”。以汉初韩信功高屈次,萧何擢居首功的典故,表明自己原属第二名榜眼而忝居状元,用典恰当,对仗工整,流传至今。他有文集十一种行世,惜已不传。死后祀乡贤祠。

  林震,长泰县城人,生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十一月初一。他年幼丧父,事继母至孝,家庭生活贫困,但贫不移志,坚持刻苦读书,明宣德五年(1430年)林震进京会考,获第15名进士。

  据传林震参加殿试时,宣德皇帝出《月中丹桂第一枝》题。林震才思敏捷,即赋:“骑鲸直上九天台,亲见嫦娥将桂栽;幸得广寒宫未闭,待臣连月抱归来。”皇帝闻之大喜,御笔圈定林震为新科状元,大魁天下。即授翰林院修撰兼国史编修。他居官八载,担任文学侍臣。曾主持编修《明实录》。

  漳州90年前就有“轻轨”了全长17公里

  最早的这条“轻轨”名为“漳程轻便铁路”,起点位于中山桥南端,终点位于土特产丰富的龙海程溪镇,全长17公里,铁路上行走着独立的车厢,不过车厢行走主要靠人力推动。现在人看来,这种交通一点也不轻便,还很落后、笨拙,可在当时,这已经是很先进的交通工具了。

  当年的这条铁路,起始于龙海程溪镇,途经龙海九湖镇的林下村、新塘村、后山村,进入芗城区的姜园亭路,至中山桥南面,终点站是桥南鹭洲路(原称白鹭洲)的七建砂场(九龙江沿岸流域一带)。

  那么,90年前的这条铁路是何人所建造的呢?据《漳州市志》记载,1921年,漳、厦商绅集资7万银元成立“漳程轻便铁路公司”。

  漳州人陈时欣曾于上世纪70年代在《漳州文史资料》撰文回忆,程漳轻便铁路公司创办于1921年间,当时台湾人林木土(即林少甫,厦门丰南银行董事长)认为漳程一带农副产品丰富,只缺运输工具,如能像台湾那样铺设轻便铁路,行驶轻便车,既有利可图,也能辅助地方农副产品的销售和发展。因而招集漳厦绅商投资,筹集资金银元7万元,进行创办。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邮局,在漳州

  旅居菲律宾华侨郭有品于公元1880年(清光绪六年)在其家乡(时称龙溪县流传社,即现在的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流传村)创办的。

  892年(清光绪十八年)改称为为“天一信局”,并扩大为四个局,设流传为总局,厦门、安海、吕宋为分局。1896年注册为“郭有品天一信局”,1912年改称为“郭有品天一汇兑银信局”。

  天一批馆比清朝邮局早16年开办、是专营东南亚信汇、票汇、电汇的民间银信局。

  世界最大的石梁桥

  江东桥原名虎渡桥、通济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榜山镇马崎村东,横跨于九龙江的北溪与西溪交汇入海处。这里两岸峻岭夹峙,江宽流急,地势十分险要,古称"三省通衢"。

  始建于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南宋嘉定七年,郡守庄夏始于此垒石为桥墩,但因水深流急,难于奏效。一天,工匠看见老虎负子渡江,于是沿虎渡水线选址筑墩,终于成功,因此称为"虎渡桥"。嘉熙元年,漳州郡守李韶倡改铺石板为桥面,后经元、明、清历代屡次修复。是一座梁式大桥,此桥总长约335米,某些石梁长达23.7米,沿宽度用三根石梁组成,每根宽1.7米,高1.9米,重达200多吨。是我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世界之最》一书列为世界最大石梁桥。

  漳州第一间西医诊所

  光绪十三年(1887年),英国基督教伦敦公会派巴阿美医生来漳,翌年在接官亭礼拜堂(今新华东路)开设诊所,为漳州第一间西医诊所。

  全国近代幼儿教育之先声

  光绪十八年(1892年),漳浦县养正女校附设蒙养院开学,招收4岁至6岁女童及孤儿院适龄女童入学,为全国近代幼儿教育之先声。

清宣统年间,电影首次传入漳州

宣统三年(1911年),电影传入漳州,城区天后宫首映无声电影(外国片)

  漳州从民国开始,每天都有新闻看了

  民国2年,2月2日,李汉,陈忏真、施大炳、陈家瑞等人创办《漳州日报》,为漳州刊载每日新闻之始

  这一年,漳州开始有了光明

  民国五年,新加坡龙溪籍华侨林秉祥,集资在石码镇创办华泰锯木电灯公司,于当月发电,为漳州地区办电之始。同年,漳州绅商集资创办龙溪电灯公司,每股50银元,总额10万元。

民国7年开始供5条街用电,为漳州民营股份制企业之始。

  福建省最早的公路从这里出发

  民国七年,闽南护法区工务局局长周醒南筹办漳州汽车始兴公司。翌年,漳码马路始兴有限公司成立,后改称漳浮长途汽车始兴公司。民国9年2月17日,漳码公路全长20公里通车营运,时为省内最早的公路。

  这一年,有了第一台碾米机器

  民国九年12月,龙溪王汉宗在石码后街仔(今西湖路)创办同庆蒸汽碾米厂,为漳州地区机器碾米之始。

  漳州三中的前身,竟然是……

  民国九年,英国伦敦基督教公会在漳州城内创办进德女子中学,为漳州第一所女子中学。1952年11月,该校与崇正中学合并,易名漳州第三中学。

  一千多年来,见证了那么多的第一次,虽然有些事情已经淡忘,但历史终将会铭记。2016年,漳州正一步步地变得更加强大...

  这就是我,一个名叫漳州的城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