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林语堂台北故居仿建工程开放 大师圆了故乡梦

29.01.2018  15:15
天宝林语堂台北故居仿建工程室内有林语堂蜡像。 - 新浪
天宝林语堂台北故居仿建工程开放。 - 新浪
来源: n.sinaimg.cn
天宝林语堂台北故居仿建工程室内有林语堂蜡像。 天宝林语堂台北故居仿建工程开放。

  本报漳州讯 (文/图 特派记者 黄树金 通讯员 郑凯 林良益)在漳州芗城就能看到林语堂的台北故居了。日前,林语堂台北故居仿建工程完工并对游客开放。走进这里,可零距离追寻大师的晚年生活足迹。

  在芗城天宝镇五里沙村珠里社的万亩香蕉林,有一座红瓦白墙的建筑,这里就是天宝林语堂台北故居仿建工程,与台北一样取名为“有不为斋”,于2017年7月开建。“有不为斋”共两层,建筑面积400.4平方米,内部分为书房、生活场景、展馆三大部分。

  负责规划建设的漳州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张其扬介绍,“我们带领本地设计和建设团队两次赴台北林语堂故居参观学习,包括建筑风格、结构、内部装饰等均复制过来,全部原样仿制。”与台北林语堂故居相比,仿建工程特意制作了林语堂蜡像,增加了林语堂夫人卧室、客厅原貌复原以及展馆局部等内容。

  记者看到,仿建工程与天宝阁直线距离为122米,视野开阔,在这里可俯瞰五里沙的村貌,感受此处的秀美。

  林语堂的祖籍地是天宝五里沙村,他出生于平和坂仔,父母葬于五里沙村。按照林语堂晚年自述,因为思念家乡,一直想迁居漳州,但因种种原因无法回乡,只能选择定居台湾,与家乡隔海相望。台北林语堂故居坐落在阳明山,建于1966年,由林语堂亲自设计。林语堂曾说这里“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中有天,天上有月,不亦快哉”。芗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芗城区建造这一仿建工程,就是为了圆林语堂的家乡梦,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方便游客追踪林语堂在台北的足迹。

   幼年林语堂

   遇见”晚年林语堂

   两岸故居负责人在先生用过的石桌上泡茶话当年

  昨天,台湾林语堂故居管委会主任蔡佳芳一行离开厦门回到台北。“蔡主任答应复印林语堂晚年与友人的一百多封书信给平和,放在平和林语堂故居文学馆展示。这将是两岸林语堂故居首次交流的一大成果。”平和林语堂故居负责人林秋辉昨晚告诉记者。

  27日早上,蔡佳芳一行抵达平和县坂仔镇,拜访林语堂故居,受到平和林语堂故居文学馆副馆长林秋辉等人的热情欢迎。

  冬日的花香在大树间弥漫,树下一块林语堂用过的圆石桌,见证了两岸林语堂故居负责人的“泡茶交流”。

  林秋辉泡了白芽奇兰茶,介绍了林语堂小时候在圆石桌上写作业的情景,还有林语堂小时候如何与二姐闹别扭,他还说,林语堂9岁时曾在教堂古井边的墙上挖水槽。

  蔡佳芳讲了林语堂晚年在台湾的一些趣事。比如,他曾光着身子在家钓鱼,为了跟五金店老板讲闽南话,还买了一堆铁钉铁线。蔡主任还特意从台湾带来两盒包含了林语堂文化元素的饼干,作为茶配。

  蔡佳芳说:“我二十几岁就在台湾林语堂故居工作,一晃14年过去了,我一直想来林语堂出生地平和看一看,今天终于如愿看到大师笔下天底下最美的地方,看到漫山遍野的蜜柚树,吃了林语堂作品中的枕头饼,喝了先生爱喝的白芽奇兰。

  本报特派记者 林森泉 通讯员 林秋辉

  [背景]

   林语堂生平

  林语堂父亲林至诚1880年从漳州天宝五里沙来到坂仔镇做牧师。1895年10月10日,他的第七个孩子林语堂出生在坂仔镇宝南村牧师楼里。林语堂6岁到10岁时在教会办的铭新小学读书,17岁考到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清华、北大、厦大教书。1936年出国,在美国住了30年,成为学贯中西的大学者。1966年到台湾定居,1976年3月26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