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强化市区城区交通管理成效初显

11.06.2015  14:16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改善市区城区交通秩序,缓解交通拥堵,为迎接首届全国青运会助力,漳州市制定行动计划,各地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强化市区城区交通管理,致力疏堵保畅,取得阶段性成效。

  推进智能交通 完善交通设施

  近日,市民刘女士说到:“以往开车在路上,红绿灯有的一起亮,有的先直行,有的先左转,我老是搞不太清楚。前不久市区的红绿灯大都变成‘先直后左’了,这样开车方便多了。”刘女士说,“每次在江滨路开车,还能遇上一路绿灯,开起来很顺畅。

  日前,交警支队邀请美国FLIR公司协调解决公安智能交通指挥系统视频流量检测系统建设问题,进一步完善功能。除部分路段以外,将市区信号灯运行模式统一确定为“先直后左”的运行模式,方便群众出行,提高通行率。并在市区胜利路、江滨路两条主干道初步实现“绿波带”效应,各主要路口灯控配时明显改善。下一步,漳州市将加大公安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建设、应用力度,提高交通指挥、调度、控制、疏导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能力。

  此外,交警部门全面排查市区城区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缺损,限速、限停、限行、限时设置不规范、不连续、不清晰以及灯控设置不合理、配时不科学等突出问题;排查、修剪遮挡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以及影响交通视线的绿化树。规范设置施划交通标志标线、隔离护栏等设施,实现引导规范通行有序。目前,共摸排磨损标线49处,调整变更标线32处,修护中心隔离护栏和机非护栏181处、各类标志96处。

  优化交通组织 完善道路网络

  漳州市开展城市交通基础调研,掌握市区城区道路状况、出行结构、交通设施等情况;组织专家团队,深入论证、系统分析交通乱象及拥堵原因,制定完善城区交通组织规划,优化重点区域及路段路口的交通组织;推动解决“人非共板”“机非混行”等突出问题,规范行车秩序,提升通行效率。与此同时,漳州市加快古城旧城区改造建设步伐,先后启动新华西路、修文西路、苍园路道路建设;预投入58.13亿元实施完善城区对外交通、闭合环城道路、完善城区路网、打通断头瓶颈路、改造破损和老旧道路等6个方面共90个道路交通提升项目。同时,漳州市广泛利用支路、胡同小巷、社区道路发展慢行交通网络,最大限度减少机动车挤占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规划建设公共自行车交通体系,建设行人过街设施、步行、自行车示范区并逐步推广,引导短距离的交通向非机动车和步行转变。

  6月9日,李先生在芝山南路国防大厦旁的立体停车楼停车时接受采访说:“我在市医院工作,院里的停车位太紧张了,很难找到停车位。自从今年2月份立体停车楼开始投入使用,我就开始将车停在立体停车楼,既方便出行,也不用担心有不必要的小刮擦,费用也挺便宜。”据了解,今年漳州市区的两处立体停车楼已建成投入使用。漳州市还重划胜利路停车位638个,同时,在不符合停车标准的人行道设置挡路石或铁栏杆。

  整治交通违法 形成长效机制

  市交警部门坚持“逢五逢十”统一行动,严查小车变道“加塞”、违停,摩托车、电动车逆向行驶、随意掉头横穿,电动三轮车无号牌、无证驾驶、酒后驾驶、准驾不符、违法载人载物,行人“中国式过马路”、翻越护栏等交通违法。全面曝光不文明交通行为和当事人、车辆、单位,引导群众自觉摒弃“中国式过马路”等交通陋习,营造安全出行、文明礼让的城市交通新风尚。5月份以来芗城交警大队严查交通违法违规行为,其中共查处违停2407起、不按道行驶537起、“加塞”37起、违法交通信号灯25起、违反禁令标志169起。城管执法大队共开具汽车违停处理通知书5890份,责令现场驶离644起;整治占道经营432起;劝离流动摊贩376起。

  持续开展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整治,采取日常管理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等方式,加大严重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规范电动车、摩托车管理,对达到报废年限的摩托车一经查获坚决强制报废处理,对非市区牌照摩托车“闯禁区”违法行为坚决查处;加强对工程运输车辆、公交车、出租车、电动三轮车的监管;开展“马路市场”专项治理,禁止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强化路沿石以上违法停车、无序停车的管理整治工作。

  深化预防宣传 提示出行安全

  漳州市持续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投入,督促各部门和单位积极履行宣传责任和义务,多方式开展交通安全免费公益宣传。市道安办、市教育局联合举办2015年漳州市第二届中小学幼儿园交通安全知识网络竞赛,参加人数达31.1万。群众文明交通的意识进一步提升,交通陋习有所减少。

  近期,漳州市公安交警部门联合教育部门,开展全市中小学生(幼儿)交通安全“护学行动”,旨在关注学生交通安全,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以孩子带动家庭,让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在全社会遍地开花,让民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交通安全意识、文明出行意识,引领漳州城市文明交通新风尚。(通讯员 王碧云 潘潞昕 本网记者 王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