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司法局按需施教 精准普法

17.06.2017  00:11

      今年来,漳州市司法局按需施教,精准发力,全面推动普法工作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有效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线上线下,精确研判普法需求。 市司法局坚持把群众需求作为普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精确研判普法需求,着力提升普法针对性。一是通过实体平台面对面收集。利用“一村一法律顾问”平台以及市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83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和1036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联系点面对面收集群众对法治教育的需求。依托律师服务团、公证服务团开展“送法入企业”活动,直接深入企业面对面了解普法需求。二是通过线上平台点对点征询。依托“漳州普法”微信公众号、漳州普法网、司法局门户网、“12348”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等线上平台,通过设置法律需求留言板、在线法律咨询、线上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点对点征询群众法律需求。今年来线上线下平台共收集梳理法律需求458条,提供法律咨询430人次。

   二、随时随地,打造立体普法格局。 市司法局注重整合普法资源,拓宽普法渠道,搭建普法平台,实现随时随地普法。一是一站式服务。建立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置“12348”法律服务热线、法律援助、法律咨询、法治宣传、公证等多个窗口,为市民免费提供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的法律服务。成立以来共提供免费法律服务1355件。二是新媒体互动。积极整合、提升市县两级普法网站、微信公众号普法宣传功能,大力推动乡镇等基层新媒体普法平台建设,打造一个随时随地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精神和服务法治漳州建设的新媒体互动平台。目前,市县两级司法局全部建有普法网站、普法官方微信公众号,15个司法所建立了普法官方微信公众号。联合漳州人民广播电台,以林建德等先进普法典型人物和事件创作5部普法宣传系列微广播剧,制作主题公益普法广告,在广播电台重点时段播出,用群众喜闻乐听的形式进行普法宣传。三是旧传媒释法。与漳州电视台联合在《法在身边》栏目中开设普法专题版块,以市民所关心的法律问题为切入点,选取发生在我市的各类案件,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传播法治规则和弘扬法治理念,提高普法针对性。联合漳州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空中司法事务所》栏目,每周一期,邀请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士做客电台直播间,现场解答听众提出的法律问题。联合省电视台《法治福建》栏目在全市开展“乡村普法行”活动,今年来举办专题法治讲座80多场,受教育6000多人。四是显示屏滚动。利用市区人流密集区的180个高清屏幕及漳州宾馆户外显示屏、碧湖公园户外LED彩色屏等,围绕市委市政府“三抓三比、十项竞赛”、维稳“六大专项行动”等重点工作,每天滚动宣传相关法律法规10800余次,进一步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社会覆盖面和渗透力。

   三、有滋有味,定制私人法律套餐。 市司法局联合闽师大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在芗城区天宝镇珠里村实施精准普法“一对一”项目,探索农村精准普法新路子。一是按需“点菜”。定期收集天宝镇朱里村等地村民从事种植、养殖、餐饮、建筑、运输等5类学法需求,精准定制“有滋有味”的个性化普法菜单,提供“一对一”法治宣传服务。二是灵活“上菜”。采取建立联系卡结对子、入户普法、现场法律咨询会、发放普法宣传材料等方式,利用QQ、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打造移动互联网普法平台,为群众提供通俗化、有土味、接地气的法律服务。三是科学“品菜”。遴选闽师大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30名品格优秀学生作为普法宣传员,定期对其开展业务培训。探索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估体系,加强对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控,客观准确评价活动效果。

   四、加力加码,强化普法供给保障。 一是组建普法人才队伍。从高等院校、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中选择长期从事法律实践的工作人员组成市“七五”普法讲师团,定期组织开展专题宣讲活动26场次。全面开展志愿者普法活动,组建市县两级“七五”普法志愿者5054名。联合市检察院、市教育局组建“法治进校园”巡讲队伍120名,深入校园开展普法宣讲活动。二是建立普法工作机制。联合市依法治市办、市委宣传部出台《关于建立媒体公益普法制度的实施意见》,推动媒体公益普法“软任务”向“硬指标”转变。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出台《“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实施意见》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意见》,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精神文明创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普法工作在全市绩效考评中分值逐渐提升。三是落实普法经费保障。市级普法依法治理经费由原来年人均0.4元提高到0.5元,县级由0.5元提高到0.6元,并足额拨付到位。市级今年将投入普法经费245万元,比去年增加105万,同比增长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