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对台旅游运作之道 好故事替代大兴土木

03.12.2014  23:47

    忙完漳州花博会茶叶展,来自台湾阿里山红茶运销合作社的茶商黄清宽准备放松一下,开启一场漳州之旅。由客商变身游客,黄清宽早已心神往之,“近年来,台湾的漳州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漳州旅游服务中心展示的两岸同根文化和旅游资源,让我这个祖籍平和的台湾人,有了寻根谒祖的冲动”。

    黄清宽所说的旅游服务中心是11月6日漳州市刚在台北挂牌成立的旅游办事处。它旨在向台湾民众展示漳州旅游文化,加快推进两地旅游业互动合作。由此,漳州也成为福建首个在台湾设立旅游办事处的城市。

    透过新窗口 吸引台客游

    作为台胞祖籍地,漳州在台湾设立旅游办事处,既有现实的考量,也是呼应两岸同胞的需求。

    今年8月份,漳州成为第四批陆客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这为漳州进一步开拓对台旅游市场再添砝码。漳州中国康辉旅行社副总经理张剑锋告诉记者,自由行开通不到四个月,漳州赴台旅游的人数就达到了2.6万人次,旅行社自助游业务量大大提升。

    与此同时,台湾游客来漳州旅游的势头也一路看涨。据悉,去年台湾游客来漳数量超过9万人次,今年预计将有20%以上的增幅。

    尽管数据十分亮眼,但张剑锋认为,相较于陆客赴台游,台湾游客通过旅行社来漳州旅游的人数还是比较少,因此台客游市场的“蛋糕”可以做得更大。

    对此,漳州旅游局局长翁福深有体会:“今年11月台北旅展上,许多台胞告诉我,他们祖籍地在‘漳州府’,但是对‘漳州府’在哪里却没有概念。

    这说明,漳州开发对台游市场应进一步打开营销渠道,加强推广和宣传。

    为此,今年8月,漳州旅游局与海峡友谊旅行社签署合作协议,以其为依托,在台湾设立办事处,展示同根同源、丰富多彩的祖地景观,为台胞打开一扇了解漳州的新窗口。

    “成立旅游服务中心是漳台旅游合作从‘政策层面支持’走向‘市场层面对接’的关键一步。”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师陈晖莉长期从事闽台旅游合作研究,在她看来,此举直接面向目标市场进行有效的旅游市场信息投放,有助于漳州拓宽对台旅游市场,也是塑造漳州旅游品牌的一次机会。

    搭建好载体 来说好故事

    不过,漳州旅游服务中心的推介重点并不在于哪个旅游景区,而是乡情与历史文化渊源的展现。据了解,岛内有35.8%的民众祖籍漳州,人数达740多万,且民间信仰的关帝、保生大帝、开漳圣王三尊神祇的祖庙也来自漳州。

    “到漳州旅游,‘拜人’和‘拜神’是台胞的主要目的。”翁福认为,与台湾密切相连的风土人情是漳州的地缘特色,开辟一条用“乡愁”带动旅游业的路径,例如推广寻根游与朝圣游产品,应是打造台客游市场的重点。

    “市场营销的关键在于讲好两岸故事。”在说故事的过程中,陈晖莉建议,以非市场的视角讲述两岸共有的价值理念与亲缘关系,以此触动台湾民众的思乡热情与怀旧情结,寻着“乡愁”来旅游。

    作为故事的“讲述者”,漳州旅游服务中心专门为台湾游客度身定制了名为《漳州乡情》的“故事书”,一段段情牵两岸的“故事”娓娓道来。“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观念和简朴的思想,那完全得力于闽南坂仔之秀美的山陵。”《漳州乡情》如此讲述两岸共有的文化名人林语堂的故事,而他在平和坂仔镇度过的童年,也自然成为许多两岸游人向往之处。

    除了线下营销,线上平台也是好载体。今年,漳州旅游局借助新浪微博举办了“万名大学生带着微博游漳州”活动,目前已经有超过2000万人次的阅读量及2万人次以上的讨论量。“未来,我们将考虑用这样的方式来说故事,推广对台旅游市场。”翁福说。

    借他山之石 增添新色彩

    善于说故事,还要善于听故事。“台湾乡村休闲游发展处在行业前沿,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相较于大景区的旅游资源建设模式,开发这种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翁福表示,在漳台旅游产业双向互动的过程中,漳台乡村旅游合作是漳州找到的第一块“他山之石”。

    为了精雕这块“石头”,去年首届闽台乡村旅游合作发展圆桌会议以来,漳州市多次邀请台湾乡村旅游规划专家前来考察。今年下半年,漳州旅游局还组织了一批村主任、镇长和业主代表赴台湾,学习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经营理念,并洽谈、引进和对接重点项目。

    “交流中我们发现,台湾乡村旅游已经推出了许多成熟的产品。以柚子产业为例,台湾把它开发成了乡村休闲观光园,又对柚子进行深加工,形成了柚子花茶、柚子精油等产品,延伸了这条旅游产业链。”翁福认为,漳州作为花果之乡,与台湾有相似之处,可借鉴台湾经验,尝试将平和柚业、龙海万亩荔枝林等纳入开发范畴,开展两岸乡村旅游合作,增添寻根游、朝圣游等特色游魅力。

    (记者张辉 通讯员 彭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