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努力当好新福建建设先锋

22.10.2018  16:34
厦漳同城大道先导段 本报全媒体记者 白志强 摄

  10月18日,漳州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漳州市委书记檀云坤的讲话和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远对相关文件稿所作的说明,审议通过了《关于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当好新福建建设先锋的意见》。

  会上明确,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努力当好新福建建设先锋。

   重点注重改革创新当好“机制活”的先锋

  会议提出,漳州要激发创新动力,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强大动力。所以要加快培育一批“双高”企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创新型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围绕“4+4”产业,选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加强关键技术难题的突破。与此同时,要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优化“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创新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到2020年全市研发投入保持年均增长21%以上。

  在加大创新平台的建设方面,要鼓励企业积极设立研发平台。积极推进“蓝火计划”,激活科技创新的“单体细胞”,完善“众创空间一孵化器一加速器”的创新孵化链条,特别是古雷要加快建设石化研究院、石化产业科技研发中心,用平台带动石化产业链条升级。此外,还要强化人才支撑作用,特别强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理念,坚持“高精尖缺”导向,建立健全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用人才跑出创新“加速度”。

   重点注重核心区域当好“产业优”的先锋

  一方面,要抓重点区域,促进协同发展。要全力扶持保障古雷开发建设,安全推进腾龙翔鹭整改修复收尾、恢复试生产各项准备工作。加快推进古雷炼化一体化、中怡精细化工一期等重大项目以及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建设,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石化基地。

  同时,要加强厦漳同城化先行示范区的建设,加快推进第一批19个重大协作项目建设,推动台商投资区当好“桥头堡”、龙海市勇当“新龙头”、漳州开发区争当“排头兵”。加快建设厦漳高铁、漳汕高铁、厦漳泉城际轻轨RI线、厦门地铁6号线漳州段等项目,加快实施建设“九龙云巴”,在厦门湾南岸区域规划建设同城化产业园。

  另一方面,要抓重点产业,壮大实体经济。以9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为抓手,着力推进金融加强、物流加速、电商做大、房地产健康发展、旅游做人气。这要求要注重产业升级,积极地培育创新型、高成长性企业。力争到2020年,培育形成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3个以上、产值超百亿元龙头企业5家以上、超50亿元企业10家以上。

  同时,要注重产业项目发展,把产业项目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全力推进“五个一批”项目攻坚,实施好“十百千支撑工程”,持续深化“三抓三比、十项竞赛”,紧盯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竣工投产率三大关键指标,推动更多项目开工落地、竣工投产。要注重新增长点培育,集中优势资源培育新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海洋高新等产业。确保漳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左右。

   重点注重改善民生当好“百姓富”的先锋

  在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首先要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既要解决人民群众择业、就业、创业问题,也要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

  其次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难点痛点问题。每年办好一批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等民生社会事业短板。这就要求在教育方面要重点解决公办幼儿园“一位难求”、义务教育“择校热”、高中教育“民办强公办弱”等问题,医疗方面要重点解决儿科、产科、精神科短板等问题。当然,也要着力提升城乡公共配套,抓好供水、供气、污水、排涝、环卫、公厕、停车等配套建设,争取要让城乡民生基础设施主要指标达到或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要全力保稳定,要持续深化“大专页行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平安漳州”建设。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全面提升应急能力,从而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重点注重绿色发展当好“生态美”的先锋

  会上,檀云坤表示,要把产业加进去,效益做出来,让漳州更宜业。通过打造风味街区、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生态型工业园、生态文化产业园等载体,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完善“五湖四海”示范项目的功能配套,加快建成西湖、上美湖、“龙江观竹、芗江水岸”、桥南美食家、中山桥亭等“生态+”项目。

  把文化加进去,旅游带起来,让漳州更宜游。突出全领域生态旅游,注重文化与旅游的整合,深入挖掘历史文脉,把漳州的名人文化、闽南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海丝文化、漳台文化等元素,巧妙融入自然景观,增强生态旅游资源吸引力,努力打造“花样漳州”生态旅游目的地,走出一条“生态为本、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的发展之路。

  把服务加进去,品质提上来,让漳州更宜居。从细节入手,以旅游景区的标准建好公共服务配套,完善购物娱乐、体育健身、星级厕所、夜景照明等设施,加强智慧化、网格化、人性化服务管理,让大家享受“冬有暖阳、夏有荫凉,爱走就走、想坐就坐,清新呼吸、悠闲发呆,自由自在、畅享生态+”的生态福利和城市发展成果。

  当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才是最重要的一步,既要打好蓝天保卫战,从严整治城市扬尘污染,也要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突出抓好“清淤疏浚、截污处理、源头活水”三项硬性任务,开展“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四大领域工作,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业兴”五个管护目标,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记者 黄如飞 尹孟迪)

【责任编辑: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