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艺双年展惊艳榕城 在业界激荡起“头脑风暴”

15.08.2016  22:09

  

市民参观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

  漆艺大师郑益坤作品《盛装的帕尼姑娘

  这个周末,福州朱紫坊又热闹起来,很多市民直奔芙蓉园和33号、38号院落,为的是一睹一场世界级漆艺展的风采。

  这就是7月17日开幕、已展览近一个月的2016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这也是“中国脱胎漆艺之都”福州举办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漆艺展。精雕细琢的绿金斑犀皮漆茶具,栩栩如生的金鱼漆盘,气势宏大的漆画……不仅让观展市民大饱眼福,也给漆艺界人士带来震撼。

  双年展的效应不仅停留在视觉层面,更体现在思想层面:它为漆文化产业相关者开启一个全方位观照自身、思考未来的难得契机。

  重振福州“漆都”辉煌,这一站在朱紫坊,下一站在哪里?

   漆艺大展惊艳榕城

  2016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汇集来自中国、日本、越南、韩国等8个国家(地区)、125名漆艺家的625件作品,包括沈绍安、李芝卿、沈福文、郑益坤、乔十光等漆艺大师的作品。除了设在朱紫坊的主展区,还在南后街、沈绍安漆艺馆、海峡创意产业园等地设立7个以“漆彩匠心”为主题的外围展区。

  展览聚焦漆艺的当代发展,既着力展现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演进,又关注漆艺的探索创新。脱胎漆器技法始于清,由福州人沈绍安首创,而他的作品丹凤朝阳瓶也出现在本次展览中;以《北魏飞天》《老子出关》等作品为代表的漆画,则展现传统漆艺的一种现代形态。

  著名闽籍艺术家、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领衔担纲本次双年展学术主持。他对双年展给予高度评价:“本次双年展是多年来漆艺领域难得的大展,使得福州的漆艺与国际的漆艺有了更加宽阔的交流学习渠道。

  本次展览别出心裁地将主展区设于朱紫坊。朱紫坊街区在历史上就是福州文教机构的集中地,主展厅之一的芙蓉园更有浓郁的福州民居、园林特色。“来朱紫坊看国际漆艺双年展,不但有展品看,而且还可以感受漆艺和中国古建筑、古典园林的融合之美。”福州市漆艺术研究院艺术总监、本次双年展的策展人陈勤群说。

  双年展也是炎炎夏日里,福州的一大文化“盛宴”,从7月17日开始,每天都免费开放,吸引不少市民观赏。每个周末,都有两三千人次观看。

   探索手艺新生之路

  在展厅内,漆器、漆画精美绝伦,令人陶醉,然而,走出白墙黛瓦的院落,漆器在当今福州人的日常生活中难觅踪影。

  在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老厂长、现福州脱胎漆器保护基地负责人陈显忠的记忆中,利用脱胎漆器技法制作的茶具、烟具,过去有上千种,现在都已不再流行。福州脱胎漆器与日常生活用具之间的隔膜,也令漆艺从业者和关心传统手工艺发展的人们忧心。

  福建红坊文化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黄常辉认为,发展文化分为事业和产业两个层面,漆艺也是如此。重振福州漆艺辉煌,既要在事业层面做好保护和传承,更要在产业层面做好创新、市场化。“无论什么形态的漆艺品,都需要符合市场需求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不能一提到脱胎漆器就总是‘大花瓶’,那怎么行?

  在双年展期间,还举办一场专场学术研讨会、两场分享会,漆艺家、业内人士就“漆艺如何新生”“非遗如何走进生活”展开思想碰撞。大家达成的共识是:福州漆艺要重焕生机、再现辉煌,需以创新为支撑,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跟上人们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的革新,让艺术与技术、生活有机融合。

  福州市漆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本次双年展策展人阮界望指出,漆艺的复兴要通过高、中、低端不同的追求,激活漆艺的三大功用:器用(日用)、艺用、礼用,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场合的需要。

  这方面,福州已在探索。漆艺家许德越表示,漆器可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文房四宝到汽车内饰,从首饰到手机壳,只要在一个领域里做精做绝,就会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作为先行者,他已为漆器手机壳申请了专利。

  佛跳墙、茉莉花茶与脱胎漆器同为福州非遗名片。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应将这些非遗有效衔接起来,推向市场。福州茶厂厂长陈新光设想了茉莉花茶主题馆,“漆与茶要怎么融合?茶的包装,茶具、茶杯、茶盘的选用,都能与脱胎漆器结合。文化只有转化为生活的必需品,才有生命力”。

  受到北京故宫文创商品走红的启发,严复翰墨馆馆长郑志宇将目光投向消费潜力巨大的年轻人。在他看来,将本土人文特色与传统手工艺结合,设计、开发年轻人喜爱的轻奢文创,引领属于福州漆艺的时尚,让消费者将具有闽都特色的文化打包带走,不失为让福州漆艺“走出博物馆、走进生活中”的好方法。

   培养人才最为关键

  人才的培养,是漆艺存续、复兴的关键,如果漆艺人才断层,这份技艺就无法传承下去。

  令人欣喜的是,福州漆艺从传统工艺向现代设计转型的当下,迎来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来自连江的蔡氏兄弟(蔡传群、蔡传销)就是其中的两位。

  弟弟蔡传销毕业于福州工艺美术学校,曾在漆艺大师郑崇尧门下学习。哥哥蔡传群本已工作,但在弟弟画室里帮衬时,却被精美的漆艺作品、传统手工艺的韵味深深打动。此后,他辞掉工作,和弟弟一样走上漆艺道路。十余年来,兄弟俩创作的作品《遗裳之思》《禅悟·释怀》《三味书屋》等在国内外斩获诸多奖项。

  然而,若对漆艺的坚守仅依靠兴趣来维系,必然难以长久。对漆艺从业者来说,艺术收获和经济回报应当合一。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新近成立的福州漆艺术研究院专门设立漆艺众创空间,让研究院不仅具有展示、学术交流功能,也有孵化器功能。“我们将利用这个平台,与中国美院、福建师大、闽江学院等高校合作,对接漆艺大师,培养年轻漆艺人才,培育创新群体。在这里,他们将可以接受技艺指导以及创业培训、资金等方面支持。”研究院运营方——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谢谦华说。

  不仅如此,福州漆艺术研究院还将解决困扰人们已久的问题,比如:大漆是不是和化学漆一样,不环保,有毒?研究院正在筹建全国首个漆艺检测中心,今后,漆艺作品可以在此经权威检测、认证后推向市场,让公众放心购买。此外,针对有些人对大漆过敏的问题,他们也在探索如何脱敏,让从业者、消费者都能安心接触漆艺品。

  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不过,正如规模空前的漆艺双年展能成功举办一样,认真走好每一步,福州漆艺必能翻开属于自己的崭新一页。实习生 李心玫 记者 段金柱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