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快的正式宣布战略合并 大面积烧钱现象将消失

15.02.2015  11:47

 

     滴滴快的正式宣布战略合并 业务依旧各自独立

    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14日联合发布声明称实现战略合并,新公司实行联合CEO制度,业务依旧各自独立。

    双方称,新公司将实施联合CEO制度,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将同时担任联合CEO。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

    阿里巴巴集团参与投资的快的打车和腾讯公司参与投资的滴滴打车,在过去一年间掀起了移动打车领域持续的“烧钱大战”,以优惠券等方式对乘客和司机进行补贴抢占市场。

    易观国际两周前最新发布的《中国打车APP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4年第4季度》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中国打车APP累计账户规模达1.72亿,其中快的打车、滴滴打车分别以56.5%、43.3%的比例占据中国打车APP市场累计账户份额领先位置。

    滴滴打车CEO程维表示,中国移动出行的快速发展仅仅不到3年时间,它所呈现的社会价值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共享经济特征。

    快的打车CEO吕传伟表示,移动出行在全球都是全新的领域,通过聚合人才,快速发展,有机会走向全球。

    至于合并是否触及垄断的质疑,双方回应称,城市出行这个市场非常大,移动打车在其中只占到非常小的比例,行业参与者也非常多,不存在垄断。

    至于合并是否会终结补贴大战,双方称,一段时间内针对性的补贴依旧会存在,市场大,培育新的用户和市场仍旧需要成本,未来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产品和技术上。

    有关合并之后的两个品牌运营是否财务独立等问题,双方称将在春节过后的发布会进一步披露细节。

    据悉,战略合并完成后,快的打车将保留其品牌和平台的独立性,并帮助加强和完善滴滴打车的业务。本次战略合并已获得双方公司董事会的批准,但合并完成后仍取决于管理成交条件,包括滴滴和快的双方股东的批准。双方股东在各自董事会的代表已承诺支持本次合并。本次合并事宜预计在春节后召开新闻发布会。

    对于两家公司合并后如何发展,相关人士表示资本对于打车市场仍然较为看好,这一行业两大巨头合并是利好信号,一方面合并交易后将结束双方日益升级的用户争夺战,创造一个在打车和专车市场具有主导地位的公司;另一方面二者优势资源整合后将带来快速增长。

    该人士同时表示,此前有合并后快的管理层套现离场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合并后在比较长的时间里面二者会并存发展,业务上可能会做一些区隔和差异化。而凭借目前滴滴快的最新一轮各自都超过30亿美元的估值,新公司市值或将超过60亿美元。

    另有分析认为,目前滴滴快的只是在出租车和专车方面领先,但在整个出行领域可以做的业务很多,包括代驾、公交,甚至同城快送,“需要足够多的人力和资金支持,相信不但不会减员,甚至会快速扩招人手。”而且,确切消息显示,百度正在撮合Uber和易到合并,“面对uber这样一个巨型对手,谁敢掉以轻心?

    有观点认为,二者合并后将不再会出现大面积烧钱的现象。互联网业界表示,疯狂补贴的的现象本就不会长久出现,未来二者的发展将会逐步趋于常态化,“免费午餐是最贵的”,当然补贴应该会逐步减少,不会一刀切的停掉。(综合新华社、经济参考网)

     影响

     滴滴与快的正式宣布合并,情人节这天用相爱代替相杀

    昨天滴滴与快的要合并的传闻已经被证实。中国最大的两家打车软件公司将采用完全换股的方式合并成一家,成立的新公司由原滴滴打车CEO程维和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出任联合CEO。双方将会维持现有人员构架,业务继续平行发展。更多的合作细节,比如股权结构,要等到春节后召开单独发布会宣布。

    之前滴滴和快的双方都否认过合并的可能。而且就在一周之前,市场上还有传闻滴滴打车和易到用车在商谈合并事宜。

    这意味着旷日持久的打车、专车“补贴大战”将要接近尾声。而新公司将会至少将在打车软件这个同质化竞争市场上形成绝对垄断的地位,在专车市场上也会获得竞争优势地位。而根据易观国际最新发布的《中国打车App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4年第4季度》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打车APP累计账户规模达1.72亿。其中快的打车、滴滴打车分别以56.5%、43.3%的比例占据中国打车APP市场累计账户份额领先位置。此外,截至4季度,快的打车覆盖360个城市,滴滴打车覆盖300个城市。

    互联网用车毫无疑问是一个百亿美元的赛道,Uber最新一轮融资估值400亿美元。滴滴的快的去年年底的融资也获得了合计13亿美元的融资。WSJ认为两家合并之后估值将会达到60亿美元。

    这次合并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是,阿里巴巴和腾讯竟然在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握手言和。 除了联手平安和华谊两个传统行业小伙伴之外,两家之前几乎在所有领域都是刺刀见红。之前参于两家多轮融资的投资机构也不用再担心血本无归。而专车、租车市场上的其他玩家也能够在惨烈的烧钱大战之后喘一口气。

    滴滴打车之前的融资纪录是:

    2012年更名前的嘀嘀打车获金沙江创投A轮300万美元融资; 2013年5月嘀嘀打车获得腾讯1500万美元B轮融资; 2014年1月更名为滴滴打车后获得C轮融资,中信产业基金领投6000万美元,腾讯跟投3000万美元; 2014年12月获得新一轮超过 7 亿美元融资,由淡马锡、DST、腾讯主导投资。快的打车之前的融资记录是:

    2012年底获得阿米巴资本数百万元天使投资; 2013年4月,快的获得阿里巴巴、经纬创投1千万美金的A轮融资; 2014年上半年完成B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一亿美元,共有四家投资方,阿里巴巴领投,一嗨租车参于; 2014年年底获得老虎环球基金领投的1亿美元以上C轮融资; 2015年1月15日,快的打车宣布,公司已完成新一轮总额6亿美元的融资,由软银集团领投,阿里巴巴集团以及老虎环球基金也参与了此次投资。[8]

    但是双方的合并并不意味着互联网出行市场大局已定。去年8月份,易到用车就牵手百度推出商务租车服务——“百度专车”。百度和Uber在去年年底也已经走到了一起,双方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及投资协议。而Uber在去年8月份就已经面向第三方App开放了API。在昨天的百度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李彦宏表示百度地图和Uber的集成即将完成。

    另外,易到用车与海尔产业金融成立了合资的汽车租赁公司“海易出行”,3年后计划将要达到80亿资产规模。神州租车也在今年1月底推出自己的专车服务“UCAR神州专车”。

    滴滴和快的双方都承认这一点,这也是双方愿意合并的原因,官方的新闻稿是这么说的:

    “专车领域面临着各种新的变化及更多新的力量,在包括代驾、拼车、公交、地铁等更广泛的移动出行领域,双方均面临着各种挑战与风险。作为行业的先行者,更需聚集移动互联网精英人才,独立地顺应市场与用户需求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