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滨海新城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通过评审

03.07.2017  13:02

滨海新城森林城市建设效果图。

  记者昨日从福州市林业局获悉,《福州滨海新城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通过专家组评审。

  专家组对《规划》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在滨海新城规划中优先保护自然山水格局,构筑山、水、林、田、湖、海生命共同体,率先实现森林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同步,将森林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到滨海新城规划之中,为国内首创,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划》由国家林业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参与编制。

   规划总面积408平方公里

  滨海新城南与福清市相连,北与马尾区隔江相望,西侧首石山、董奉山、南阳山三山环抱,东临漳港湾,拥有清新的空气、绵延的海湾、细软的沙滩、清澈的东湖、纵横的河网和成片的森林,生态底蕴丰富多样,奠定了滨海新城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基础,具备建设森林城市的基础与条件。

  市林业局介绍,为保证区域生态系统与景观完整性,《规划》以滨海新城以西第一重山为界,划定协同发展区总面积408平方公里。其中,滨海新城区面积188平方公里,生态控制区220平方公里。协同发展区范围辖梅花、金峰、鹤上、潭头、文岭、漳港、文武砂、湖南、古槐、江田、松下共11个镇。今年为森林城市建设基期,2018年至2020年为创建期,2021年至2025年为提升期,2026年至2030年为巩固期。

滨海新城森林城市建设效果图。

  以“一核两带,多廊多园”为骨架

  《规划》提出,依据滨海新城发展定位和自然山水形态,综合城市发展格局、环境质量状况、生态敏感区分布和社会文化等需求,统筹考虑滨海新城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布局框架,形成以“一核两带,多廊多园”为骨架的森林城市建设格局。

  “一核”即东湖湿地,“两带”即西部城市背景的山地森林带和东部滨海森林景观防护带,“多廊”即水系森林廊道和道路森林廊道,“多园”即遍布全城的串珠式公园体系。

  《规划》提出,将通过保护自然山水格局和打造滨海特色景观,使滨海新城成为一座具有澳大利亚黄金海岸风情的世界级海滨林荫之城;通过建设贯通城乡、连接山海的水上绿道,使滨海新城成为可以切换都市、海韵、山林、湿地、田园、乡村等6种生活空间水网之城;通过保护和恢复东湖湿地生境,使滨海新城成为具有可与西湖、西溪相媲美的城市湿地景观的水韵之城;通过保护和营造具有福州地域风情的城郊田园风光,使滨海新城成为一座延续乡愁田园景观的文化之城;通过建设各类公园,使滨海新城成为为居民提供“双百”覆盖生态福利空间的幸福之城。

  不同主题公园将遍布全城

  根据《规划》,未来滨海新城将建设众多城市公园,确保城市建设区域范围内实现公园服务半径300米范围全覆盖,人均城区公园面积大于25平方米,形成完整的公园绿地体系。

  这些公园包括:地处滨海新城核心区的城市中央公园、多主题的城市滨海公园、对标西湖西溪的东湖茉莉花主题公园、串珠型城市自然滨水公园带、万亩级别城市植物园以及多主题的社区公园。其中,茉莉花主题公园设置在东湖湿地北侧,整体设计分为跳动绿脉、悦动沙滩、梦想公园、海丝展廊等4大主题片区,将打造为集文化休闲娱乐、康体健走、参与共享、科技展示于一体的极具活力的大型滨湖休闲公园。

东湖湿地水上观光游憩区建设愿景。

  新建产业园区达到森林园区标准

  “无论是新建的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还是既有园区的改造,都将秉承园区森林化的理念,多途径增加园区树冠覆盖率,优化园区环境,改善局部小气候。”市林业局介绍,滨海新城范围内新建产业园区达到森林园区标准——树冠覆盖率大于20%,既有工业区森林化改造比例2030年前应达到50%。

  《规划》指出,针对滨海新城范围内工业用地规划分布与现状工业地块情况,对核心区范围内工业用地按规划要求进行腾退,新建产业用地应达到森林园区标准;对于机场高速以北区域,工业用地较为集中,应成片对现状工业企业进行森林化改造;而对于核心区南侧松下区域,由于工业用地较为零散,应合理选择成规模的工业园区进行森林化改造。

  建设东湖湿地公园构筑城市之肾

  地处滨海新城核心区的东湖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生态资源,是未来城市格局与城市建筑中会呼吸的生态空间。东湖湿地内气候温暖湿润,水热条件优越,为不同类型的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空间,是一座天然的基因库,蕴藏丰富的生物资源。

  《规划》提出,要严格保护东湖湿地生物生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三溪、石门溪、腊溪等汇水河流自然生境,实行湖面与汇水区沿线退耕退养还湿还林,维系东湖原生元素,在规划期内建成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构筑城市之肾、鸟类天堂、生态家园、新城之魂,实现东湖湿地的保护与发展,成为新城核心生态景观靓点和城市点睛之笔。

  根据《规划》对东湖湿地红线范围的建设分区,东湖湿地将分为鸟类生境保护区、湿地森林游憩区、芦苇自然景观区、自然风貌恢复区、水上观光游憩区、环湖森林保育区。

   打造34条绿道11条特色景观大道

  根据《规划》,未来滨海新城共建设34条绿道,包括1条省域滨海风情绿道、3条山林野趣绿道、1条环东湖亲水绿道、6条滨河休闲绿道和23条都市生活绿道。通过绿道串联滨海森林、郊野公园、城市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福利空间,形成公共空间网络,让居民更好地接近自然。

  规划期内建设目标为500米出行可达70%,1公里出行可达100%。也就是说,未来,滨海新城所有区域出门1公里均可达绿道,70%区域出门500米可达绿道。根据使用者类型,这些绿道游径将划分为步行道、自行车道、无障碍道和综合游径。

  “夏有片片浓荫,春开烂漫鲜花”,这是《规划》对滨海新城林荫街道的描绘。结合近、中期重点建设道路,通过选择特色树种,滨海新城将重点打造11条特色植物景观大道,展现滨海新城森林城市风貌,体现国际化园林绿化水平。

  此外,滨海新城沿海防护林带建设将防护功能和城市森林生态旅游有机结合,以人工造林和提升改造为主要建设方式,采取“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因需而建”的原则,沿55.6公里海岸线范围营建宽度不少于300米的综合性防护林,使滨海新城海岸防护林成为一道兼具防风固沙、休闲健身、度假旅游等功能的生态屏障、绿色长廊和滨海森林公园。

   打造全国首个森林新城先行样板

  “福州滨海新城是我国首个把城市总规定位为森林城市的新城。”市林业局局长童桂荣介绍说,在推进滨海新城建设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森林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明确要求在组织编制滨海新城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时,同步开展滨海新城森林城市规划和建设,将森林城市建设理念融入滨海新城建设全过程,提出在“森林中建城”“先造森林再造城”,努力打造最绿、生态环境最好的新城。

  滨海新城森林城市建设,一方面将进一步增强对现有自然山水与生态本底的保护,构筑原生态、会呼吸、有活力的绿色城市,也将进一步优化滨海新城生态空间格局,扩大生态资产总量,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增强滨海新城绿色发展动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滨海新城森林城市建设将实行严格生态保护措施,严守生态红线,保持地域原生山水格局和河湖形态,留住城市自然之美。同时,把森林、湿地、生态廊道等绿色基础设施与滨海新城其他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使城市主要功能区块、主要景观和主要建筑物的设计与森林城市风貌紧密相融,建设经得住历史检验和百姓口碑的百年森林之城。(记者 郭立锋)